作者:宝宝知道寵兒乐圓
第二天下午我抱着小宝在门口晒太阳发现耳朵外有很多分泌物流出来,我心开始发慌说医院看下,可婆婆看了看说没事,给宝宝用棉签擦了擦,说正常!当天晚上宝宝哭闹不停,后半夜才睡着!我早上第一件事便观察宝宝耳朵发现又有东西流出来婆婆依旧坚持说没事,我没有听她的打电话给我妈妈,叫我医院看下,婆婆一直嘀咕那有那么严重早饭都不吃,不过后来婆婆还是跟着我一起去了!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宝宝得了中耳炎!脑袋翁的一声此时好无助一样。医生说宝宝太小没有特别的处理叫我们去儿科看看,于是我们便去了儿科医生那里,医生说宝宝因为感冒跟呛奶引起的中耳炎,医生便开了些消炎药,也开了四针屁股针!家里来回市里不方便所以这一天都是在市里打完两针才回家,我们把药带上决定第二天去镇上的卫生院打!
今天早上起来发现宝宝的左耳也有分泌物流出,所以便打算在问下镇上的医生,吃完早饭婆婆骑车带着医院!将病情跟医生说了,我说我宝宝有中耳炎刚开始是右耳有分泌物流出第二天变成左耳了,谁知道医生不检查一下便说都从右耳流到左耳了都穿孔了,会耳聋就算治也没有特别处理方法宝宝太小了,而且中耳炎很难好要好久才能好!心再一次被击打,脑袋空白,记得去付账时候我将钱给了收钱之人便带着宝宝去楼上打针了,本来需要找零钱给我,我那时心里面一直在悔恨那天如果不给宝宝洗澡便不会发生这件事,所以走了忘记了!好想甩自己几巴掌,如果宝宝真的耳聋我害了宝宝一辈子!一千万个悔恨!冷静下来,我想起老公医院当医生,虽然他不是耳鼻喉科医院可以咨询下那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看有没有特别的处理方医院的熟人再带宝宝去检查下,我便叫婆婆给老公的舅舅打电话,当婆婆将今天医生的话告知舅舅的时候,舅舅当即很愤怒说这人怎么能当医生,右耳跟左耳都不是相连的怎么能说右耳都流到左耳都穿孔了!后来舅舅马上帮忙问了他认识的耳鼻喉专科教授,舅舅打电话告诉说不要太紧张,过几天就会好坚持吃消炎药,可以不用去打针,特别注意喂奶不能呛奶,同时清洁宝宝耳外边的分泌物!炎症下去了,宝宝就会好,就是以后不能让宝宝感冒了,一旦感冒便会在复发中耳炎!听完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现在不敢再让宝宝呛奶了,每天都抱手里睡,今天白天抱了一天了,现在晚上依旧抱着,再苦再累都无所谓,只希望宝宝健康的长大!过两天宝宝病情好医院坐下听力测试检查!希望宝宝一切顺利!
下面附上一些中耳炎知识!
一、了解耳朵构造,从基础了解宝宝的中耳炎
一般来说,婴儿远较成人易患耳疾。因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咽鼓管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
二、认识中耳炎的急性症状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三、注意宝宝的各种异常,观察宝宝
给宝宝掏挖耳朵,不小心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四、注意哺养的姿态等细节,保护宝宝不受感染
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五、如何治疗宝宝得中耳炎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