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李辛、赵前林两位老师讲授的「中医临证课」第四期班就要开学了。年首期班开课前,我们曾对李辛老师做过一次专访,聊了聊中医学习和这门课程。李辛老师的解答对各个阶段的中医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指南,常读常新。新一期临证班开学在际,我们重新刊载这次采访文字,一起来重温。采访分三篇连载,本文是上篇。
动静自在:
李辛老师您好,请教老师,什么是“临证”?中医临证的“证”为什么不写做“症”,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李辛:“临证”是一个传统的说法,有点像现代医学叫“临床”。“证”和“症”的不同,其实也体现了传统中医与民间疗法、现代医学不一样的地方。以民间疗法为例,它的目标一般是解决症状。很多民间疗法效果很好,比如小孩子得了麦粒肿,在他耳朵尖上放血;肚子不舒服,灸一下足三里,受寒了喝点姜糖水,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这叫对“症”治疗。临证的“证”与中医所说的“辨证论治”是同一个“证”。在传统中医里,它指的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形、气、神,病人的基本状态以及他整个生命活动的情况,比如饮食、睡眠、消化、大小便、出汗,还有病人显示的不适症状,综合了解之后产生一个对病情发展态势的认识,这就称为“证”。古人讲“用药如用兵”。有一种打法是哪里有问题就去打哪里,这样我们是被敌人(被症状)牵着走。另一种打法是,我们看到了症状,但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的基本状态,他的生命活动情况、转化能力、自愈能力、抗病能力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判断需不需要动手。因为有些病人虽然有症状,有所谓的邪气,但我们不用动手,因为从整个局势来看,人体本身是能够把病症处理掉的。一旦我们需要动手的时候,也不能只针对症状,而是要看人体在处理这些症状的时候,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帮它一把?如果是基本能量不够,下焦的元气、中焦的中气不足,我们支持它一下,它就会像一台机器一样,自己运转下去,疾病就治愈了。假如人体能量挺足,但渠道不是很通畅,例如大便不通或者表面封闭没有汗,那我们帮它通便或发汗,但这个又不只是单纯的通便和发汗,背后其实是对于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认识。发汗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汗,也不是驱邪,其本质是帮助人体的能量从中心向上、向外流通,而通便的作用是帮助人体的能量往下流通。我们的治疗,其实是在处理一台能量的机器,当能量流动的方向变化之后,原来不通畅的大小便变得通畅了,不发汗的也能发汗了,在这个过程中,疾病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和排除了。动静自在:
老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吗——中医临证其实不是用药或外治手法直接去改变症状,而是通过改变人体的气机运行方向,使人体自身来作用于症状?
李辛:对,而且不仅是通过人体自身来完成修复的过程,我们还要尊重这个人体气机本来的运行方向。我在瑞士出版的书是关于临证的,[编者注:《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cktothesourcesforaModernApproach》(,瑞士,英文版)]书里我举了个例子,医生面对病人时,其实是面对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残局。所谓残局就是这盘棋病人他自己暂时下不下去了,很痛苦但是没招了,所以才来找医生。要是人体本身还有招,其实就能慢慢自愈或者带病生存,就不需要来找医生了。当医生的都下过这种棋,一盘残局,那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很多时候车马炮没有,象也没有,或者唯一的炮卡死在那里。这时候,需要你根据现有的格局和资源,找到一个对病人当下最有利,且是他有条件做到的方式,来让这盘棋再往下进行,而且往往一步是下不完的,只能每走一步争取一些空间和时间,增加一些渠道,增加一些资源。倘若每一步都能走得不错的话,一些很重的病也能治好。
所以临证首先要会看形势,我们要越过症状去看这个人,然后要把这些症状放到人的整个气机、神机和本来的体质里看,只有看清楚而且有感受了,才可能知道怎么动手,否则就是乱动。
动静自在:老师您在国内、国外做了多年的中医临证教学,请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好吗?李辛:我从年开始在瑞士讲学,他们有一个叫“自然医学工作者学会”的机构,分成法语区和德语区,我是法语区继续教育的认证老师。在瑞士,不管是印度医学还是中医学,或是西方的草药学和整骨,都属于自然医学,可以进医疗保险。他们的法律规定医生每年必须要自费参加88个小时的继续教育。我连续四年给他们在哥伦比亚自然医学中心做诊断、针灸和中药的继续教育。在过去的七年中,我每年去法国做相关的中医临证教学,主办方是法国里昂的蓝之树学会,还有普罗旺斯的传统医学教学研究院,后者是法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医学校,我给他们的五年制学员上毕业前最后的课程——《诊断与本草使用》。年开始,受日本一所国医院的邀请,给医护人员讲《汉方使用》培训,汉方在日本是进入全民医保的,这个培训将会持续四年。我在国内的中医培训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年开始在上海自道精舍的三年制中医课程讲《诊断与临证》,年开始给五行针灸学员做进一步的传统临证能力提升课程。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中医大多是自由职业,有疗效才会有病人来看诊,才会有收入,所以国外的医生愿意自己花钱来提高临床能力。国内中医的生存环境要比国外宽松很多,中国人口多,中医的机会也多。这几年国内中医政策慢慢放宽,很多身在其它行业,对中医有浓厚兴趣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愿意转行来学中医。我相信未来几年,中医临证的教学需求会越来越大。动静自在:
老师您在这次的「中医临证课」中要训练同学们5大能力——体能、功法、理路、实践、自调,这跟一般的中医课程很不一样,尤其是体能和功法,为什么您会把这两项放在「中医临证课」里?
李辛:
如果体能不好,人的形气神的状态都会很差,意志力、思维力、情感的稳定性都不会高,这种状态会干扰学习和疗效,所以体能很重要。关于练习功法,在我去过的美国、法国、瑞士的中医学院里,像太极、气功、站桩、静坐等传统功法训练,是医学生们的重要课程。他们还常常请国内的老师或武术、道家人士来教学。因为中医调整的是神和气,病人的病因(六淫七情)、气机神机、经络穴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为医生靠的是什么?靠的其实就是我们身心的感受能力。所以功法的练习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要把体能和功法放在课程中的原因。动静自在:
这门「中医临证课」中除了理路还有方剂的教学,这部分将会怎么安排呢?
李辛:
方剂的教学也还是回到理路,我们会提纲携领地来教同学,教他一个理路,一套把病人的气机、神机、病机和本草的药势、信息统合的训练。赵前林老师会在群里带大家尝药,我们后面的面授课也会带大家尝一些基本的药。如果同学们学完后有足够的基础,还想上完整的本草课或方剂课,可以考虑再安排,前提是得有这个基础。我还是要强调,大家如果真的要学,就要花时间,要有积累、有思考、有体验,同学有了基础,老师才有可能教更多的内容。动静自在:这套课程的教学安排是16次网络课加4天线下研习营,有些同学尤其是零基础的同学,担心老师教的内容很多,自己学不会。
李辛:
学一门传统的技艺,单靠老师耗时间教是学不出来的,要靠个人努力和个人修为,中医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安排里,要求参加课程的同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要先训练体能,然后要练功法,接下来才是课堂上学理路、实践和自调。网络课程主要是教理路,我们每次课都会有案例,网络课是可以回听的。同学们要在上课前把推荐的阅读资料读完,要反复看,尤其是《经典中医启蒙》和《古典本草入门》。期间要认真地做体能训练以及功法——打坐、站桩、八部金刚功、八段锦,得练到自己有一定的感受力。感受力提高的同时,认真上网络课,这16节课能够帮助你确立理路。然后再把理路跟具体的病人,跟他的精气神、气机、病机、神机结合,就能够形成临证的思路和能力。采访_杉南黄小邪图文编辑_黄小邪
未完待续...报名中医临证课(第四期)点击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