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许多耳毒性药物使用的十分普遍和随意,有些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目前,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
药物性耳聋的3种发病症状
1、神经损害。患者一般在服用了一些有耳毒性药物后,刚开始的时候会引起听神经的损害,这就由可能有头疼、头晕和耳鸣的症状,有时候耳朵里一直嗡嗡地响,一般都是双侧发生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及时停用耳毒性药物或者是采用一些治疗的措施,或许还能够康复。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或者是停止药物,这种症状还会加重。
耳朵是结构精密的器官
2、听力减退。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耳聋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是在听力减退要出现在头疼、头晕和耳鸣等这些症状之后,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只是对高频率声音的听力下降,渐渐的对于低频率的声音也会出现听力的下降。也有可能听力下降和耳聋在用药的期间出现,也有可能是在停药几个月或是几年之后出现。
3、眩晕。在一般的情况下患有耳聋的患者的眩晕要不一般人的头晕更加的严重,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有天旋地转的感觉。在前面说过,在解剖学上听神经是和前庭神经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能损害听神经的药物也可以损害前庭神经,患者容易引起头晕、头痛或是呕吐等症状。
导致儿童药物性耳聋的两类抗生素
1、抗生素类: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
(1)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发生在内耳高频率区,使高音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待用药数周、数月或停药半年、一年后,毒性扩展至低频率区,病人听话发生困难,这叫“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老年人最为多见。
(2)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们在体内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
(3)有人只注射了半支链霉素,就立即发生了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听力迅速下降、恶心,出现耳聋等症,此谓“过敏性耳毒反应”。这类患者多有家族性对这类药物敏感史。
2、其他类:保泰松、阿斯匹林、消炎痛、灭滴灵、心得安、本巴比妥、乙胺碘呋酮等。
针对药物性耳聋如何治疗?
以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ATP、辅酶A、高压氧等,中药苍术、生地、枸杞等对内耳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对于中毒时间较久的耳聋,一般治疗方法无明显效果,可选配适宜的助听器或行电子耳蜗植人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
IEP提醒,药物性耳聋一旦形成,很难治疗。因此,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更难治疗。但对药物性耳聋也并非束手无策。在不得不使用耳毒性药物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及时停药,尽早给以适当的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xtxel/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