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耳聋是什么?
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因此,减少或消灭噪声,为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噪声性聋常见于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舰艇轮机兵,坦克驾驶员,飞机场地勤人员,常戴耳机的电话员及无线工作者、铆工、锻工、纺织工等。
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治疗方法是什么?
该病仍无真正有效的疗法,早期仅有4Hz听力下降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应用维生素及血管扩张药物,有望听力恢复。若病期已久,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已变性,则治疗亦难奏效,影响日常生活者,可配用助听器。
预防护理的方法是什么?
1、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争取早期治疗。
病理病因是什么?
损伤因素: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
身体情况: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4,Hz左右。
有明确的噪声暴露史:即在超过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所规定的85dB(A)以上的环境下长期超时工作的历史。耳鼻咽喉部位的一般检查多无异常。纯音电测听为感应性聋。主诉双侧耳鸣与进行性耳聋而无其他致病因素。对怀疑噪声性聋者做听力测定必须用经计量部门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DIS-规定的听力计标准气骨导零极校准的听力计。在本底噪声小于30dB(A)的隔音室内,由有经验的专职测听人员,按ISO/DIS-规定的上升法,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16小时后测定。对40岁以上的受试者所测得的听阈,尚需按ISO/DIS-规定的正常人年龄、性别函数进行修正,然后再计算,1,2Hz气导平均听阈,判断耳聋的程度与级别。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应按损害较轻耳定级。因噪声多先损害高频,故进来各国均有将3或4Hz之听阈列入计算平均听力丧失数的倾向。与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聋以及突发性耳聋鉴别。
责编丨魏国新
编辑丨李楠
供稿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伟伟
医院
对外宣传联络办公室?诚意制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xtxel/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