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价值县城一套房人工耳蜗被欧美垄断20年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3-3-30

“女儿的人工耳蜗丢了,1只就要花16万8,家里哪有钱再买?”对于河南张先生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16万的损失无疑是个天大的“噩耗”。

据了解,张先生女儿患有先天性失聪,需要人工耳蜗才能听到世界的声音。由于需要特别定制,加上做手术的费用一共花了40万,价值几乎等同于县城一套房。

事实上,花天价“买健康”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无论是万1针的SMA特效药,还是万1台的核磁共振仪,亦或是万一克的进口青春酶,都曾因高昂价格令无数人心惊。新闻评论区中,许多人抱怨:“有病没药是天灾,有药却买不起是谁的过错?”

01.钞票“厚度”决定生命“质量”?

数据显示,国内约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有万重度耳聋患者需要接受人工耳蜗手术才能听到声音。更令人揪心的是,每年约有2.3万名新生儿患有耳聋,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手术,他们的一生都将在可怕的寂静中度过。

然而作为全球唯一公认有效恢复听觉的技术,人工耳蜗造价不菲。一副进口人工耳蜗成本大约是30万,后续手术、调机、康复等一系列费用也在10万元以上。

查阅公开资料,人工耳蜗原材料价格昂贵,其线圈由金或铂等贵金属制成,而装芯片的小盒则由钛合金制成,生产成本极其高昂。除此之外,生产技术遭西方垄断或是其“卖到天价”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作为如今广泛使用的人造器官,人工耳蜗是西方40年临床试验的技术成果。在许多年前,我国只能通过进口渠道购买原材料生产,西方垄断大量该领域专利,以此防止我国弯道超车。

事实上,我国被西方先进生命科技“卡脖”收割的事可谓屡见不鲜。以罕见病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为例,不久前媒体曝光的万天价进口续命针,令众人心惊;早年间,老美凭借领先的酶提取工艺,率先将一类前沿逆衰青春酶物质(“益生好”核心成分)正式落地商业化,在国外曾被炒至万的天价,成为摆在平民百姓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在此背景下,不少人开始质疑:钞票的“厚度”是否也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02.二十年磨一剑,人工耳蜗能否打破垄断?

幸运的是,由于国内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尖端生命科技打破“天价垄断”局面,“飞入寻常百姓家”。国产人工耳蜗也在其中。

上世纪末,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国内首款人工耳蜗,宣告我国已初步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在二十余年刻苦钻研下,我国研发的国产耳蜗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中文,是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中国耳”。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随着国产人工耳蜗问世以及纳入医保,其成本大幅降低,每副价格大约仅为进口三分之一左右,市场门槛已普遍降至10万元以下。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大量老人面临听力衰退风险,突破西方技术壁垒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上述卖出万天价的“益生好”类青春酶物质,近年也因老龄化加深实现突破:港生科企TimeShop宣布首创“定向酶法”工艺,生产成本下探95%,已成功打破老美技术垄断。

援引国内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数据,科研人员发现“益生好”类青春酶可抑制老衰蛋白产生,减轻人体老衰带来的机体障碍。随着国内酶法工艺“弯道超车”,日前国产“益生好”已顺利通过美FDA标准GRAS认证,并通过京东等线上渠道流通到国内,进一步实现“人人触手可及”。

如今,国产“益生好”以三位数门槛,早已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走俏。用户画像显示,用户多为38—59岁有明显延年需求人群。与此同时,上述万天价进口续命针也传来好消息:在经历漫长的8轮“医保砍价”之后,已经降至3万元左右,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03.“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群体”

在谈判现场,医保代表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而这也是每一个曾遭受“40万人工耳蜗”、“万续命针”折磨受众群体的心声。

《人类简史》中曾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找到抵御老衰的灵药,却只有富人能够受益,这实在太不公平。”由此类推,降到10万的人工耳蜗或许依然只算是开始,在生命科技平民化的浪潮下,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发展成果能有更多人共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dzz/9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