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知道中国第二大职业病是什么病?
粉尘?危害化学品?
都不是!真相超过你的想象,中国第二大职业病竟是来源于随处可见、人人漠视的——噪音!
怎么办呢?
戴耳罩?
戴了耳罩听不见人讲话又怎么办呢?
马云下了死命令:研发高工业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及传输技术,让车间工人告别“通讯靠吼”的年代!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有多大?
专家介绍,机械碰撞和摩擦是职业噪声主要来源,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专业设备等行业,一些操作环节的噪声分贝往往超过85分贝。人长时间在超过8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会导致听力受损。
轻度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对症治疗可以康复;听力损伤较严重的,治愈就很困难,有的还可能留下终生残疾。
而在中国,这一职业病正以不易被人察觉的隐秘态势迅猛发展:
在湖北,“噪声聋”是目前增多趋势最明显的职业病,如果继续任其发展,可能会成为超过尘肺病的头号职业病;在山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排名第三的就是噪声,噪声聋是山西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在天津,综合监测分析显示,重点人群重点危害因素比较严重的,排名第二就是噪声,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在烟台,最近几年,因为噪声导致耳聋和耳鸣患者在大幅度增多,职业病患者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职业性噪声聋,而且耳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年,就连经济大省浙江都成了重度受害者,职业性噪声聋超过慢性化学中毒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职业病。
事实可谓触目惊心!
5月2日,马云率领的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正式出手!其宣布,正在研发在高工业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及传输技术。以后,众多车间工人将告别“通讯靠吼”的境况,简单的交流言语会转换成文字,让彼此心领神会。
一定会有人问,阿里巴巴一家做互联网的公司,如何解决传统机械系领域的噪音污染问题?传统机械系专家都做不到的事,搞互联网的能做到?
当然能做到!
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
传统的解决噪音方法在于戴耳罩,但一旦戴上了耳罩,隔绝了噪音的同时也就隔绝了工人之间彼此的正常交流,说话基本靠吼,所以很多工人嫌麻烦都不戴隔音罩。
马云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就是:手机+语音终端!
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研究的语音交互技术,已实现在85分贝工业噪声下,将一米处正常音量语音转换为文字。语音转换都在云端完成,只要有网络并配上类似智能音箱的语音终端,就可以构建局域性的语音文字转换和传输系统。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这一技术转换为文字的信息,可指定传输至手机等带显示屏设备。只要一部手机,一个语音终端,在高噪音情况下都可以无障碍地和人交流,从此车间工人都可以放心戴隔音罩,说话不用再靠吼!
语音技术的突破究竟有多紧迫?
阿里巴巴达摩院旗下的机器智能技术研究院语音交互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鄢志杰表示,语音交互智能是人工智能与大众最近的接触。
换句话说,它就是十四亿中国老百姓享受人工智能福利的入口!
而近年来,马云在这方面的动作可谓雷霆之势:
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现场,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同步记录了庭审中法官和诉讼参与人说的每一句话,在投射到LED屏幕时系统还不时自动纠错,整体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这项语音技术由阿里巴巴提供,这也是语音技术首次走进法院,承担起“书记员”的角色。年,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双11当天售出了万台,在年新品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公布天猫精灵共售出万台,直接让万个家庭体验到了人工智能与生活结合后的乐趣。年,从乌镇参加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马云,在上海的申通地铁上用语音交互的方式购买了一张地铁票,阿里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公共场所强噪音环境下实现语音交互技术的企业。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个买票动作,在这个动作背后,正是语音智能团队融合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免唤醒主动语音交互、强噪声环境下高精度远场语音等一系列突破性技术在支撑!
前段时间,高精尖技术被美国掐住喉咙的一幕还历历在目。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一幕不能再出现了!
不仅如此,更要造福于民。
你看马云,启动了“神农计划”,在全国开设个原产地生鲜仓库,用算法和黑科技帮助农民卖生鲜、运生鲜;
你看马云,研发了语音识别及传输技术,在高噪音环境下让车间工人告别“通讯靠吼”的年代。
这就是态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人工智能时代,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已经拿出了再明白不过的态度:让农民富起来,让工人好起来,让中国强起来,既要争万年,也要争朝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