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认为,养志是明志、坚志的内炼之道。明志,是明确努力方向;坚志,是坚持努力的方向。先明确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然后再对目标孜孜以求、执着不已。所谓养志,重点在于培养人的意志力。
《黄帝内经》中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也就是说,我们的肾里面藏着两个东西,一个叫志向,一个叫欲望。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以《西游记》为例进行剖析——
孙悟空他们从两界山出来,过了三岔口。遇到了一个观音禅院,里面有个长老叫金池长老。金池长老第一句话就问:“圣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带有什么宝贝,我看看。”唐僧是得道高僧,他知道重宝与利器不可示人,免得让别人见财起意,就装糊涂:“我是出家人,哪里带什么宝物啊!”但是孙悟空说:“师傅,包袱里的袈裟不是一件宝贝吗?”长老听到袈裟,立即就笑了:“哈哈,你要说别的宝贝我可能稀罕,你要说袈裟吗,我这辈子啥都没有,我活了多岁,袈裟好赖也有个几百件吧!”孙悟空说:“你那袈裟,一千个也比不上我这一个。”于是打开一看,果然霞光万道、珠光宝气。
金池长老当时就美哭了,说:“我活了多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袈裟。”他这就动心了,请求说:“施主,袈裟能不能借我看一看。”于是他就在房子里仔细看,看着看着就哭,他的徒孙问:“师爷你哭什么呀。你想多看一天咱们就多留他一日,你想多看十天咱们就多留他10日。这不就结了?”可是,长老说:“那早晚不还要还给人家吗!”结果,长老将袈裟据为己有的欲火,竟把自己的寺院都给烧了。而且,这把欲火引起更大欲望的熊罴精的注意。
熊罴精为什么是黑色?黑色代表肾,肾里藏着欲望和志向。熊罴精把佛衣拿走就拿走吧,他偏偏还要开个什么佛衣会,目的是要炫耀。孙悟空在找袈裟的路上,遇到一个家伙,穿一身白衣服,秀才的模样,托着一个盘子,里面放一个金丹,要送给熊罴精的。孙悟空一棒把他打死了,白衣秀才变成蛇。白蛇代表什么?代表性欲望,男人的精子。在观音的帮助之下,孙悟空就把熊罴精给降服了。孙悟空要一棒打死,观音说不要打了,我的后山需要一个看山的,让他看山去吧!为什么让他去看山去呢?因为人的肾在身体的后面。观音给熊罴精戴了一个箍,叫禁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欲望要禁不可纵。
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克服的是什么?四个字,酒色财气。酒乃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惹祸的根苗。比如,我想拿一个项目,要做领导的工作啊。怎么才能让领导把项目给你呢?请客吃饭、喝酒。请客吃饭和喝酒,不够劲怎么办?找个美女陪着呗。这就是色。
白骨精代表什么呀?有三个含义:一、贪婪;二、多欲;三、美色。看着是美女,实际上是一堆白骨。因为这三欲太难克服,所以要三打白骨精。三是多次的意思。酒喝舒服了,饭吃舒服了,美女也伺候舒服了,于是领导就把项目给你了。然后你就得到财了。别忘了,你的竞争对手气呼呼地正在旁边像壁虎一样盯着你,寻找你的漏洞和破绽,咣一下,告你个贪污腐败,结果官倒了事败了,酒色财立刻化为乌有,剩下的只有气了。是这样的吗?所以观音给熊罴精戴的是禁箍,意思是人的欲望要禁。观音给红孩儿戴的是金箍,金光闪闪,红孩儿成了散财童子,意思就是说只要你不生气了,财就来了。观音给孙悟空戴的是紧箍,意思就是心要收紧、不能放松。这三个箍儿采自如来的三点心苗。
人啊,就是一个欲望综合体,每天早上起来,就有大大小小无数个欲望在缠绕你。欲望和志向有何区别?欲望是肉身的切实需要;志向是精神的远大追求。你们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医生说我身体太胖、晚上吃饭不好,所以决定不吃了!说着不吃了可还想吃,于是心里想,今天晚上就吃点吧,从明天晚上开始不吃。不吃想吃,吃完后悔,欲望往往就是这样。欲望就是你老想做但不应该做的,志向却是你应该做的,但是你往往没有时间做,因为时间都被你的欲望给占了。所以要想实现你的志向,首先要损掉你的欲望。所以我给诸位看官一忠告:“只有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你才有资格做你想做的事。”
所以先生说,做人要养志。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要看他——有没有志向,以及志向是大是小。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欲、安己,让自己摆脱欲望的困扰。领导者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是找到你的使命,开创一番事业;二是坚守你的使命,守护你的事业。守护靠的是什么?意志!
原文:“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注译:我们为什么要养志?这是因为如果不养志,心神思虑便不能畅达。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有点不懂了,养志与心神畅达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与五脏五行五气的相生相克有关。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在五行相克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克火。水在五脏中对应为肾,在五气中对应为志;火在五脏中对应为心,在五气中对应为神。所以鬼谷子说肾志的充足与否决定着心神的畅达。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肾出了毛病必然志衰,志衰必然导致心神散乱,心神散乱必将功败垂成、望洋空叹。
原文:“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注译:一个人如果有了某种欲望,老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如果欲望太多,就会心神散乱。心神散乱,就会意志衰弱,意志衰弱,思想就不会清晰畅达。
人活于世,贵在立志。为什么要立志,鬼谷子说“志者,欲之使也。”志向是一个人欲望的代表。欲望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欲望,人不为人,只有死人没有欲望。如果欲望过多,则心神散乱。陶弘景认为:“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放纵欲望,必将导致远大志向付诸东流。多娶一个老婆,就多分一笔财富。最要命的并不是分你财产,而是把你的心分走了。心分走了,神必不守舍,就不能集中精力干事业。所以鬼谷子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疑惑的“惑”由“或”和“心”组成,或者可以这样,或者可以那样,无法选择,压在心上,无法选择,心不堪重负就崩溃了。该想到的事情都想不到,考虑不周全。该做的没有做,留下遗憾。
为什么许多原本十分英明的牛人到了晚年被批为“老糊涂”,归根结底就在于纵欲过度,志衰心散。《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别说建功立业了,等待你的必将是一事无成、身败名裂!
在历史上这样的人不少,李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明君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前半生的确英明神武、豪情万丈,值得点赞。然而,唐太宗晚年则忘掉初心,纵情声色犬马,沉沦于欲海之中。
大兴土木,奢侈浪费。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修建翠微宫及重修玉华宫,耗费亿计。对外炫耀武力,屡次征辽,无功而返,军民苦不堪言。
第二,好色荒淫,放纵无度。唐太宗每到一处,均搜寻美女填补后宫,更为荒唐的是,竟然把弟弟李元吉的妻妾据为己有。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其好色本性更加放纵,并由此危及身体健康。
第三,独断专行,不听意见。我们知道,唐太宗在前半生从谏如流、决断如神,但在贞观十年以后,他开始成为拒谏的“反面教材”。魏征实在看不惯他的行为,不惜冒死进谏,但唐太宗都是阳奉阴违。魏征给他讲“善始者多,克终者寡”这一道理,并总结出十条切中李世民要害的十条建议。
第四,求神问道,迷信方术。晚年的太宗逐渐迷信起来,比秦始皇和汉武帝还要严重。贞观二十三年,为了治疗风疾后遗症,他服用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仙丹而毒发身亡,当时只有52岁。
关于自己晚年的“糊涂”,唐太宗曾经有过自我检讨。在临死前一年,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他为太子李治留下《帝范》一书,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治国方略。在书中,他特别提出千万不要效法自己的错误行为:“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为什么他晚年会做出那么多糊涂事?根本原因就在于纵欲无度,造成肾志衰弱,心神散乱,从而性情大变、行事颠倒。这就是鬼谷子所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即使自己心里清楚做错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而且很多问题也思考不到位,总是漏洞百出,一代英豪最后竟沦为“糊涂虫”,实在是可悲可叹!
原文:“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注译:心神专一,欲念就不彷徨,意志就不会衰退动摇。意志坚强,就能明达事理。事理明达,就能感到身体和平通畅,乱气杂念就不会搅乱于胸中。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
在这里,鬼谷子告诉我们一个养志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心气一,即让自己心神专一,心无旁骛,欲念就不彷徨,然后意志就会坚定,有目标有计划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个人必须知道,欲望太多人就分心了,精力和时间就不够用,内心就感到很疲惫,思想不明确,导致无法行动,而不行动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当一支箭想同时射中两个靶心的时候,必然失败。无论干什么事情,只有一心一意才能获得成功。养志的方法概括起来四个字:清心寡欲。让自己心地清净,减少欲念,这样就神清气爽、思路畅达,做起事来精力充沛。唐朝庞蕴居士诗曰:“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静下来,你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就像一盆浑浊的水,只有静才能将沙沉淀,然后映照出你的面容。
原文:“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注译: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他人。培养志气,心气就会畅通无碍,了解他人就会职责明确清晰。
这段话是承接上句来谈的,就是说当你能做到心气一,就能达到两个效果。哪两个效果?一个是内以养志,内在的表现就是心中有志向以及坚定的意志力,外在的表现则是能够明察别人。当你知道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每天要干的任务是什么,那么你就做到了自知,谁也无法诱惑和欺骗你。当你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你就是一个智者,做领导就会得心应手。养志则心通,这句话如何理解?志向坚定了,目标明确了,心如明镜,思路畅通,遇到问题就不会左右摇摆了!
如果养足志气,看人选人也就准了,我的事业需要什么人?谁是适合我的人?一目了然。知人自然就能善任。其实,领导做两件事情就行,第一件事情是定战略、定方向,第二件事情是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决策对了,人用对了,必然事功!马谡失了街亭,第一板子首先要打主帅诸葛亮用人不当。在看人用人上,诸葛亮比起刘备明显要稍逊一筹。刘备早就告诫过他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堪重用。聪明如孔明为何看不透?这恐怕与他晚身体不好,心智不明有关系。
原文:“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注译:如果要把培养心志之术用于人(识人用人)上,就必须先要知道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情况,然后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心思所在、志趣爱好在哪,从而了解他的才能如何。
鬼谷子认为,要想了解人才、驾驭人才,必先弄清别人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如果你摸不清一个人的底细,建议不要贸然使用。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爆了美国内战期间,林肯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有人举报说格兰特是个酒鬼,没资格当统帅。林肯回答说:“不错呀,帮我问问他喜欢喝什么牌子的酒,我要再送他几桶!”格兰特后来的表现果然没令林肯失望,他所率领的军队获得根本性的胜利。为什么林肯敢用格兰特?这是因为他不仅了解格兰特的志趣、才能,而且了解格兰特的嗜好和缺点。志向与自己一致,军事才能卓越正好为己所用,嗜好无伤大雅,所以林肯用起来自信十足,毫无后顾之忧。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石不可无苔,人不可无癖。”石头没有青苔不古雅,人没有癖好不可交。一个没有癖好的人是可怕的,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魔鬼。新闻中的连环杀手,往往就是这类人。
鬼谷子还说:“养其志气。”就是说,如果这个人没有志趣,你就要培养他的志趣,用自己的志向和目标感染他,让他跟你一同打拼。企业培训很重要,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愿景和文化,并甘心为之奋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观察他所安心的兴趣、爱好,推知他能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识人用人,这样一般没有大的差错。玉皇大帝让孙悟空看蟠桃园就是一个失误,难道不知道猴子最爱吃桃子吗?而且孙悟空的才能远远不止当个看园子的保安,至少当个天庭的刑警队长没问题吧!这就是鬼谷子告诉我们的驭人之道。
原文:“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注译:如果志气得不到培养,那么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达;思路不通达,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能力就不强;应对能力不强,就会志意丧失和心气衰弱;意志丧失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颓丧了。
鬼谷子认为,养志很重要,不养志的后果很严重——从心气不固到思虑不达。如果一个人心气不稳固,干什么都会缺乏定性,常常心有余力不足,就像车胎瘪了,气压不足。思虑不达,考虑问题就会草率盲目,做不到高瞻远瞩、滴水不漏,干起事来必然顾此失彼、半途而废。“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一个人的应对能力就不会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对能力决定其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如果应对能力不猛,又怎么能谈上高调做事呢?应对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反应快,对别人判断能力强,做起事来游刃有余。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是应对能力的一项重要技能,因为领导者所有的理念都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志气充足,思维敏捷,说话应对才能流畅自如。
“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心气虚则说明心气不够、心气衰落,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精神颓废,即鬼谷子所说:“丧其神矣。”精神颓废的结果,往往就是混日子,半生不死。很多领导者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一番辉煌之后,发现自己当年的闯劲没了,开始原地踏步、得过且过。很多单位里的精英也是如此,当爬到一定位置,再晋升比较艰难,慢慢心气不高了,开始有了职业倦怠,工作也只是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原文:“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注译:精神颓丧,便会神志不清;神志不清,志向、心思、精神三者就不能集中、协调、专一。
一个人如果精神颓丧,就会陷入恍恍惚惚的状态,整天跟梦游差不多。有些人就是这样,看上去魂不守舍,很多话你跟他说了,扭头他就忘了。这样的人怎么能托付大事呢?先生说“仿佛,则叁会不一。”叁,指志向、思维和精神。三者不能合一,意味着一个人已经丧失活着的能量和价值。我们知道,人剑合一是剑术的最高境界,身心合一是健康的标准。如果人的志向、思维和精神分离,就一定不能做出英明的决断。由此可见,养志不仅关乎我们事业的成败,还关乎着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原文:“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译:培养志向的第一步,必须使自己安定;自己安定了,志意便会充实坚定;志意坚定了,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荣,固守不动,就能够形成强大的气场,从而散发超级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