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传承非遗听力不便的她,用双手晕染出诗情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3/12/3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7.html

N海都全媒体记者林涓

点点浅墨绽放在洁白的釉面上,或明或暗,或重或浅,每个细节都晕染出了诗情画意。仔细端详仿佛能闻见画上的花香,听到画中的鸟鸣,还能与画中人对话……这些雅致的瓷画出自于张惠君之手。来自漳州的张惠君出生于年,患有先天性神经耳聋,“虽然听力不便,但是我还有创造美的双手。”她说。

张惠君告诉记者,自己第一眼看到瓷画的时候就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我看到它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眼睛都在发光了,原来在陶瓷上可以画出这么多不同的图案。”自那时起,瓷画便成为张惠君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张惠君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习了陶瓷设计(瓷画方向)专业。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照顾张惠君,“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听不清老师说什么,但是同学和老师都很有耐心,会把知识要点一遍一遍地重复给我听,直到我听清了为止。”

除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陪伴,张惠君自己也刻苦练功。“我经常画的瓷画有两种,一种是釉上彩,另一种是釉下彩。”张惠君介绍,釉上彩是指先把烧成好的白釉或者单色釉,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入窑低温烧制。釉下彩是指在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高温烧成,烧成后的图案是被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不会褪色。

“制作瓷画的整个流程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功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心完成。”张惠君说,瓷画要求画面的线条要有书法般的用笔,才能够刚柔并济、富有张力,同时,还需注意行笔的阴阳顿挫,有张有弛等等,“一开始接触瓷画的时候,觉得线条很不好画,所以自己就会在课下一遍遍地去练。”

长期的低头创作,也让张惠君落下了脖子酸痛的“职业病”,但她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安静地画画可以让我的心静下来,也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完成一样作品后,我就会有成就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dzz/9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