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古人要晒书,今人等秋凉,1年中湿热最重的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3-3-3
刘军连挂号 http://m.39.net/news/a_9249100.html

在中国古代有文人晒书的风气,关于文人晒书的传说很多,是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民间也有“长夏七月晒书忙”的说法,一方面,是读书人为了显摆自己家有文化,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间气候太潮湿了,书不晒就会发霉的。

每年夏末初秋,在中医把这个季节叫做长夏,“长夏”之说,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就是是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归类,从《黄帝内经》起,当这个著名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后,与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春夏秋冬四季就不够用了,少了一个季节,于是长夏这个概念就产生了,丛及结余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关系上,中医将一年分五个季节,也就是春、夏、长夏、秋、冬,长夏的时间是在夏末秋初,一般是指农历七月初七到八月初六,这个时段的气候,与其他四季比较,还是有明显差异和自身特点的。

对于初秋长夏,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即所谓“秋老虎”之说,是指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和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至9月之间。三伏过后,暑热尚未完全消退,而湿气悄然生长,那么这个节气的湿热,会成为时令的特点,对于人体,也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致病因素,长夏季节,健脾化湿,成为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夏的的气候用八个字来描述,叫“天气下迫,地气上蒸”,也就是形容它是湿热并重,这个时间患病,其致病特点也就多有湿热混杂在内,由于湿气的重浊,粘腻,缠绵,易迁延,难速愈,这也是湿气致病的特点。

这个季节湿气产生的原因是,长夏季节,外界的湿气容易侵犯人体,入内后容易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后,又会产生内湿,容易形成内外之湿热之气交织混杂,难解难分,而这个季节湿热致病特点,最常见的是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口苦,恶心,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舌苔厚腻等,肝胆湿热常见症状有头晕目,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等等。

长夏季节容易产生湿热,那么我们在养生保健和预防保健方面要注意的是,这个季节一旦生病,都要考虑到湿热的因素,积极服用药物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和每个人的特点,使用包括利湿,化湿,祛湿,分消等方法。

同时,对于湿气的预防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避免居住潮湿环境,避免涉水淋雨,另外,中医认为,饮食中的辛辣,甜腻,肥甘,厚味的类食物,都是湿气的来源,所以在这方面的调理也很重要。尽量的少吃一些肥甘厚味,像火锅,烧烤这一类的食物,假如你本身就是湿热偏重的体质,或者你已经感染了湿热病患,就更应该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进行调理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dzz/9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