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孩子耳聋原因 >> 正文 >> 正文

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真的会导致耳聋吗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0-11-17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是的,真的会。”

本期主题:噪声性耳聋

很荣幸邀请到中医院张雪媛医师担任本期特约嘉宾,聊一聊关于耳朵的问题,音乐爱好者们尤其需要仔细听听哦。

by听医生说

文字部分为张雪媛医师手笔,建议边听边看

小李是名资深保险经理人,爱好听摇滚乐,耳机从不离身,一有时间就听音乐,耳机音量开到最大声,最近,他觉得自己的听力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常常听不清别人说话,而且时不时还会有耳朵嗡嗡响的现象,业绩不断下降,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由于自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导致“噪声性耳聋”。

噪音对人类听觉器官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在噪声环境下出现的听力疲劳,即听觉受强噪声的损害。当离开噪音环境,在安静的地方耳朵里仍嗡嗡作响,即耳鸣。耳鸣反过来掩盖听力,此时如果互相交谈,则听不清说话声。待过一段时间后,耳鸣消失,听力即能恢复,这就是听力疲劳现象。听力疲劳是一种暂时性的病理生理现象,听神经细胞并未受到实质性损害;另一种情况是长时间接受噪声刺激,听神经细胞发生病理性损害及退行性变化,使暂时性听力下降变为永久性听力下降,发展为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因为进展缓慢,在耳聋的初期很少有人自己能感到耳聋,而是在耳聋发展到晚期,直到听说话都感到困难时才发现自己耳朵聋了。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的耳聋一开始是损伤听觉器官的高频听力区,即赫兹以上,再进一步损伤赫兹的听力区,接着是赫兹,到晚期损伤赫兹以下的低频区。而人们平时说话产生的声音频率范围正是在-赫兹的低频区。

△警惕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扩血管药后养神经药及促进细胞代谢药物可能有一定帮助。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选配助听器。但对于噪声性听力损伤,最重要的还是早期预防。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必要时戴用耳塞、耳罩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消除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

“爱乐一族”享受音乐时不要过多使用耳机,不要戴耳机睡觉。不要一味追求“超重低音”,因低音更具有“杀伤力”,对人体组织的冲击更强烈。音乐音量调节避免过大,一般建议对音量设置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避免长时间收听。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该休息15分钟。轻音乐、人语声、较慢的流行音乐可以分钟左右休息一次。尽量避免戴耳塞听,头戴式耳机比耳塞要好得多。推荐的音乐音量不要高于60分贝,连续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耳机的音量保持比说话声略大一点即可。

同时,对听力改变的早期发现也应该引起重视。噪音性听力下降发展比较缓慢,但很多病人由于耳蜗神经损害,感觉双耳有犹如蝉鸣的高调耳鸣,这往往是耳聋开始的信号。此外,早期听力下降的表现还包括,看电视或听音乐时,声音调得比往常更大,或说话嗓门开始提高。高频率的声音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有门铃、女人声音、鸟鸣声等,因此,如果对门铃声音反应比较迟钝,或在男女一起说话时,对频率较高的女声听不太清楚,以及对鸟叫声不敏感,都要怀疑自己是否出现了高频听力受损。

如果对自己的听力有怀疑,医院做个常规测试——纯音听阈检查,可以测知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几分钟即可完成。检查结果异常时,要及时接受正规治疗。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但自觉听力下降的患者可间隔几周后复查,并坚持长期随访。

3月3日,即将迎来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让我们一起“安全用耳,关爱听力健康”!

(全文完)

一些你应该不知道的数据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万,

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

中青年人群正在逐渐成为耳聋的“主力军”,工作压力、环境噪音、不良生活习惯让他们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己的“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2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粉丝福利:如果你怀疑自己听力可能出现问题,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hzelyy/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