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妈妈孩子一岁前会说话,还叫过爸妈,戒奶后可能营养不良,体质差,经常感冒发烧,然后就去打针吃药。现在一岁半了不说话,带去检查没听力,医生什么原因都不说,就叫去做人工耳锅。跟药物有关吗?该怎么办呀?
这真的是个让人痛心的话题。
我国每年新生聋儿2万~3万,其中50%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近百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洁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
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许多耳毒性药物使用的十分普遍和随意,有些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
药物中毒性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儿童药物性耳聋常为双侧性、永久性损害。
孩子用药之后过分安静家长一定要重视:
对于儿童来说,早期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开始时不疼不痒,外耳道既不红肿也不流脓,孩子不哭不闹,反而变得安静,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有时孩子都变哑了。
特别是幼儿,由于不会诉说或表达不准确,家长还不知是耳聋引起的。待家长发现时,语言发育已经受损害,不仅致聋而且致哑,贻误了治疗时机。
切记,给孩子用完药一定要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预防药物性耳聋,你一定要知道的:
1、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其后代绝对禁用该类药物。
2、儿童避免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剂量宜小,疗程宜短,有些人用量并不大,只用正常量,甚至比正常量更小,就可能致聋。
3、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口服相对安全。
4、避免联合用药,两种或多种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损害的几率增高。
5、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口角麻木、耳鸣和耳聋症状时要及时停药。
6、对小儿应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这类药对胎儿有明显的毒害作用。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引起先天性耳聋,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还有些药物能从母亲的乳汁中分泌出来,损伤婴儿听神经,引起耳聋。
7、用抗生素期间,可在医师或药剂师指导下服用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A等,促使感觉细胞利用多种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起到保护内耳、预防药物中毒的作用。早期轻度中毒者,听力多可恢复。
8、一旦发现药毒耳聋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要积极进行听力和语言训练,力争使轻中度耳聋患儿的听力恢复或好转,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发展为重度,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选配助听器,加强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以使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您可以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hzelyy/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