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毒性药物是指毒副作用主要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中毒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的一类药物。
一、利尿药
主要包括呋噻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因依他尼酸有较强的耳源性毒性,目前临床上已较少用。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本类药物的一般急性耳毒性是可逆的,但慢性损伤大多不可逆。
三、万古霉素
可产生剂量依赖的耳鸣,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在大剂量、长时间、老年人或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尤易发生。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药、水杨酸盐、顺铂等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强。
四、红霉素
能产生剂量依赖的、可逆的双侧听力损害,通常伴有耳鸣,剂量低于2g/d,是安全的,超过4g/d可产生耳毒性,通常在治疗4-8d出现,一般停药后1-3天可恢复,2周后可完全消失。大量静脉注射,肝和肾功能不好、高龄等是增加红霉素诱发耳毒性的危险因素。
五、四环素类抗生素
多西环素和米诺霉素可致耳鸣,米诺霉素还具有前庭毒性。
六、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盐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可产生剂量依赖的、可逆转的耳毒性。耳鸣通常伴随或发生于听力损害之前,听力损害是典型的双侧。停药后几天内听力可恢复。
七、抗疟药
抗疟药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都有耳毒性。抗疟药长期大量应用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奎宁和氯喹皆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八、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药物可直接经圆窗膜透入内耳而产生毒性作用。
九、细胞毒药物
这类药物有顺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氮芥、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等。顺铂可产生较高发病率的不可逆的耳毒性及短暂或持久的耳鸣。(呼市妇幼保健院药械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hzelyy/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