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感音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有报道指出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耳聋占60%,即遗传性耳聋。至目前发现的耳聋基因有余个,已明确的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超过70个,在耳聋人群中,常见的致聋基因有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AG突变,占耳聋的30%-40%[1]。
基因检测是预防遗传性耳聋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耳聋基因研究主要采用候选基因克隆和位置候选基因克隆策略,非综合征性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通过表型难以直接确定候选基因,所以可以通过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区域,进而通过分析该区域内所有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征,选择合适的候选基因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基于靶向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可针对绝大多数已知耳聋基因进行一次性全序列突变检测。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单基因病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与传统测序技术相比,具有简便、经济、准确、高效的优点,目前成为单基因病研究最有效的方法[2]。
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明确受检者致病基因,评估后代再发耳聋风险,通过产前诊断加以规避,达到遗传性耳聋一期预防的目的。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是指在妊娠的一定阶段,应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了解胎儿基因型,从而对其做出是否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
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涉及的人群包括聋人夫妇、聋儿父母及有耳聋亲属的听力正常人群。因为交流上的特殊性,聋人之间婚配的情况较常见,在部分聋人夫妇中可能会出现携带同一耳聋基因隐性突变而导致后代%耳聋的情况。遗传性耳聋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许多具有正常听力的夫妇是隐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生育该基因纯合或符合杂合突变聋儿的风险约为25%。若听力正常的隐性基因携带者与同一耳聋基因携带者婚育,其后代有25%的耳聋几率。韩明昱等在~年对个耳聋家庭进行了产前诊断,其中98.5%的耳聋家庭再生育聋儿的风险为25%[3]。
传统的有创产前诊断包括妊娠早期(约9-12周)羊绒毛膜取样、妊娠中期(约16-20周)羊水取样、妊娠晚期(约22-37周)脐带血取样,有创产前诊断操作引发流产的几率约为1/。通过母体外周静脉血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产前检查是较为安全的选择,在孕期12周即可进行检测。Rossa等对经羊水穿刺术和绒毛膜取样诊断为高危21-三体综合征的孕妇,取其外周血游离胎儿DNA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敏感性为%,特异性为97.9%[4]。所以,大规模平行测序有望替代有创产前诊断筛查21-三体综合征。但相对于染色体疾病而言,耳聋基因检测多数涉及单个碱基的序列变化,对无创产前诊断的要求更高,目前尚处在实验阶段。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geneticdiagnosis,PGD)依托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显微操作技术,同时将胚胎活检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融合,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活检和遗传学诊断,现在已逐渐将NGS测序技术运用于PGD。年国立台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学遗传科及妇产科联合对已生育一名EVAS患儿的夫妇进行了PGD辅助生殖干预,成功妊娠并育有一野生型单胎,婴儿出生后听力筛查正常[5]。运用NGS技术对母体外周静脉血游离DNA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及PGD技术均有用于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和一级预防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袁慧军,卢宇.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及诊断中的应?用.遗传,,36:1-9.
2.秀菊,田永胜,杨华。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71:-。
3.韩明昱,卢彦平,边旭明,等.个遗传性耳聋家庭的产前诊断和生育指导.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7:-.
4.ChiuRW,AkolekarR,ZhengYW,etal.Non-invasiveprenatalassessmentoftrisomy21bymultiplexedmaternalplasmaDNAsequencing:largescalevaliditystudy.BrMedJ,,:c.
5.ChenCW,ShinYL,SuYN,etal.PreimplantationGeneticDiagnosis(EmbryoScreening)forEnlargedVestibularAqueductduetoSLC26A4Mutation.AudiolNeurotol,,15:-.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