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春园佛跳墙
fotiaoqiang
福州人鲜有不知道佛跳墙的,正宗佛跳墙开坛时那股带着甜味的浓郁荤香,别具风味,令人难忘。佛跳墙蹭作为中国菜代表,在国宴上招待西哈努克亲王、里根总统和伊丽莎白女王。年6月,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坛佛跳墙,制作工艺尤为耗时,过程中需要用到煎、炒、烹、炸等多种烹饪方式。而且,佛跳墙在选材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需要用到鱼翅、鲍鱼、海参、番鸭等各色山珍海味20余种。正是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才有了这芳香四溢、厚而不腻的佛跳墙。非遗故事:相传,年“佛跳墙”的祖师郑春发入股位于东街口的三友斋菜馆后,推出经他改进的高大上菜肴“福寿全”,大受欢迎。在席上,文人墨客闻到开坛时四溢的荤香,脱口而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名句。而“福寿全”与“佛跳墙”在福州方言中颇为相近,从此该菜便以“佛跳墙”名扬天下。同利肉燕
rouyan
肉燕是福州特有的经典小吃,又叫肉包肉。它长得像馄饨,不过皮是由精肉捶制而成。年8月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利肉燕的制作工序有十几道,擀燕皮就是将槌打成的肉泥,均匀的撒上地瓜粉,经过拍、压、擀、碾、折等工序精制而成,形如纸状,洁白光滑,散发出肉香,食用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故被誉为肉燕皮。肉燕皮包肉馅,形似扁肉,又叫扁肉燕。非遗故事:从年开始,歌唱家龚琳娜就和德国丈夫老锣到贵州、陕北、福建等地采风,寻找最原始的民间声乐。其中还曾带着大型录音设备来到福州,录制同利肉燕的打肉燕声。她形容燕槌声:快时似狂风暴雨,慢时似催眠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君凡笑说,或许后来的神曲《忐忑》灵感也有燕槌声的一份功劳吧。永和鱼丸
yuwan
到了福州,如果不来上一碗味道鲜美的鱼丸,那未免也太遗憾了。福州鱼丸使用鱼肉与优质薯粉做皮,用精肉、虾仁等做馅。如此工艺,使得鱼丸色泽洁白,富有弹性,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永和鱼丸以“有鱼香而无鱼腥”闻名,经过祖孙三代的不懈努力,成为福州现存最老的鱼丸品牌。年8月,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故事:永和鱼丸深藏着一个家族的悲欢史。20世纪20年代,刘二俤染上赌博的恶习。母亲为此伤心欲绝,最后竟然一时想不开,自缢离去。这才惊醒了刘二俤,他决心痛改前非学手艺,从做鱼丸开始,决定做个有担当的男儿。福州鼎鼎肉松
rousong
肉松又称肉绒,是福州人喜爱的食品。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猪肉要变成肉松,大致来说有十几道工序,其中包括用刀剥离和剔除猪后腿精肉里的筋膜,洗净后入锅煮,压碎,加调料后用炒锅翻炒,剔除小团块后再入炒锅翻炒,然后冷却包装等。非遗故事:
清咸丰年间,一次福州盐运使刘步溪请客,家厨林鼎鼎在家煮猪肉时,不小心煮过了头,弄得太烂,不成形,他急得没办法,只好将错就错,将这块煮得很烂的猪肉剔除油、筋、膜等之后,又重新下到锅里,加上酱油等调料,焙成金黄色松散绒毛的样子,硬着头皮端了出去。没想到大家尝过之后大加赞赏,而且打听菜名,林鼎鼎随口答道这是“肉绒”。耳聋伯元宵丸
yuanxiaowan
始于年的耳聋伯元宵,先后历经四代传承,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年3月,元宵丸制作技艺(耳聋伯)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耳聋伯元宵店长期以来都设于台江苍霞一带,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福州地域文化特点和人文特色。耳聋伯制作的元宵丸皮薄馅多,饱含油汁,最大的特点就是,每粒元宵丸皮和馅可以分开吃,皮嫩但不粘牙,肉馅紧实有弹性,汤汁晶莹剔透,口感清香。非遗故事:“耳聋伯”年轻时,是个很有血性的人。日本人从仓山打过来,耳聋伯没跑,仍留在台江卖元宵。后来那个地方重新修桥,就是现在的解放大桥。有人独钟一味,有人喜好尝鲜。有人胃里装着乡愁,有人嘴上嚼着远方。来福州,邂逅治愈心灵的美食!套餐价格
4天3晚单人套餐价元
套餐内容
住宿:四星标准双床房或大床房1间3晚
用餐:3早餐,5正餐
娱乐:棋牌室畅玩,健身房免费开放,免费泡2次养生温泉,指定时间看电影,篝火晚会和特色农家活动(根据季节和天气安排)
交通:入住(离店)日,连江火车站到贵安温泉旅游度假村,指定班次专车免费接送,车型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注意
景点门票和景区来回专车费需自理
娱乐项目根据酒店情况安排
—END—
这里有跟您一样的老爸老妈,
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吐槽生活中的大小事、
分享自己的拿手本领,
来尽孝驿站修养身心学习养生知识,
体验尽孝驿站儿女的贴心服务。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了解更多福州·贵安驿站详情,或在线预订出游,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