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东阳男子周先生后悔不迭,乘了次飞机回来,别人安然无恙,而他却坐出了个航空性中耳炎。殊不知,多做这几个动作,他的悲剧或可避免……
警惕:飞机骤降,易发生耳气压伤
初次乘坐飞机,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类问题,55岁的周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例。
医院耳鼻喉科,周先生指着双耳向医生讲述了自己“囧途”。
一个多月前,他乘坐飞机出了趟远门,下了飞机后耳朵就出了问题,不仅耳蒙、耳鸣,而且听力也大为下降。
以为是乘飞机后的短暂反应,不料一月有余,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耳鼻喉科金夏玲医师为其进行了耳部检查,原来,周先生得了航空性中耳炎。耳内存有积液,原因正是乘坐飞机所致。
金医生介绍:“航空性中耳炎是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一种,是由于鼓室内气压不能随外界大气压急剧变化而改变时,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悬殊所致的中耳损伤。”
原来,耳部方寸之地,结构却异常精致,可谓之千回百转,而其脾气也相当“娇气”。
其中,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在造成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般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人们进行张口、吞咽、打呵欠、歌唱以及捏鼻鼓气等动作时,咽鼓管才打开,从而调节鼓室气压。
当人们处于地面时,鼓室内外的气压处于平衡的状态。
而当飞机骤然降落时,外界气压随之骤增,耳朵鼓室内气压相对形成负压状态,造成鼓膜内陷,咽口受到周围较高气压影响不易开放,咽鼓管失去调节作用,导致中耳负压增加。
中耳负压增加会导致黏膜血管扩张而血清外漏或出血、黏膜水肿、鼓室积液,严重者可发生黏膜下出血、鼓室内积血、鼓膜充血、内陷甚至破裂。
此时,如果人们在乘坐飞机时处于入睡状态或没有进行张口、吞咽、捏鼻鼓气等动作,就有可能像周先生一样,惹上航空性中耳炎。
专家:多做这几个动作,对你大有好处!金夏玲医生介绍:“不仅是乘坐飞机,潜水以及沉箱作业也会引起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人们称为潜水员中耳炎。”
如果人们本身就患有鼻炎、咽炎、鼻窦炎、咽鼓管黏膜肿胀等疾病,更易发生耳气压损伤,出现耳闷、耳内刺痛、耳鸣、耳聋等症状。
一旦发现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进行吞咽、咀嚼、打呵欠或捏鼻鼓气等,恢复鼓室内外气压的平衡。
有鼓室积液或积血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穿刺抽吸术。
为周先生进行治疗后,金医生特叮嘱其进行捏鼻鼓气等动作练习,以尽早恢复鼓室内外气压。
同时,人们在乘坐飞机出行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防范。
简单几招,可防可治
第一多进行咀嚼、吞咽或打呵欠动作,可随身携带口香糖,待飞机起落时进行咀嚼。
第二捏鼻鼓气,用拇指、食指捏住鼻子,紧闭嘴巴,用力呼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空气腔。
第三如果感冒患者或者咽鼓管功能异常者乘坐飞机最好佩戴飞行减压耳塞,纾缓升降时产生的压力。
医生提醒:感冒或鼻炎、咽炎、鼻窦炎等患者,不宜进行捏鼻鼓气动作练习,以防细菌进入耳中,引起发炎。
医院耳鼻喉科
门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