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儿童用药”的
公益广告刷爆朋友圈,
看完让人泪奔。
短片取材于真实故事,
关于一个爱笑的小女孩的故事!
↓↓↓
事实上,这则广告早在年9月就在央视播出了,但由于近日流感来袭、再加上部分儿科“神药”的曝光,这则广告又一次火了。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专家提醒,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她一岁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她特别爱笑,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
可是3年前,她发高烧
因用药不当
她慢慢地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
“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她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
她脾气很差,会摔东西
她不是不乖
而是
她想跟妈妈说话
但着急说不出来
“我把妈妈气哭了
可妈妈却难过地跟我说对不起”
“妈妈,我好想叫一声妈妈
我好想听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今年冬天,流感来势汹汹,
很多小孩都“中招”了,
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
病急乱投医。
为了早日康复,“药物治疗”不可避免,
可是很多家长缺乏儿童安全用药常识,
给很多孩子造成了终身遗憾。
用药不当,
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
儿童是成人的起点,但不是成人缩小版。大部分成年人的药品,儿童是不能服用的。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全身组织和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相比成人,药物在儿童体内不能充分代谢,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
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每年约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
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
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年的53%上升到年的73%。
从中毒年龄来看,0到14岁的药物中毒儿童中,1到4岁儿童占比最大。
国家卫计委流感诊疗方案推荐药()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最新《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明确推荐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这是流感诊疗方案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其中西药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儿童抗感颗粒等。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01: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02: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03: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04: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05: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06: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07: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08: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09: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10: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你的孩子感冒了,
一定要选对儿童用药,按时吃药,
不要因为你的一时疏忽,
让孩子陷入无声的世界!
图文来源:珠江时报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涪陵人都在看易家坝有人打架!警察都来了,居然是因为这样...(有图)
涪陵的第一次都献给了谁?每一个都会让我们点赞!
涪陵六大主题公园相继出炉!你最喜欢哪个?
涪陵男子“购买”充气娃娃被抓实则里面竟藏有这个东西
一下偷到70多万,小偷吓坏了!悄悄退回去还多给了元…
涪风在线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