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感受不一样的新闻态度“是药三分毒”,老百姓常这样说。近日,《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孩子的身体是脆弱的,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那么,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日常用药又存在哪些误区呢?昨日,重庆医院门诊部主任熊菀教授给家长们讲了一下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以让家长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悲剧。“误区一给孩子吃成人药”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成人药,并按成人剂量减量使用。但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善,肾脏、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用药时要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切不可将大人的药给小儿随意服用。提醒:儿童专用的药物,从病理、副作用和口感上都更加适合孩子,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误区二滥用退烧药”发热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其实它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增强过程,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当然,过高的发热是有害的,若体温过高,甚至超过40℃,就可能诱发高热惊厥等不良后果。提醒:建议在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但一天不能超过4次用药,每次间隔至少4~6个小时。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大多数为复方制剂,若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应用而使药物应用过量,因此要避免滥用。目前,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口服液或滴剂,水果口味。“误区三擅自分享处方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妈妈之间分享处方药的事儿。虽然有的疾病相同,但每个人用的药却可能差异很大。一些人听说别人的药物效果好就想换药,还有的人自己买了口碑好的药用,效果却不如别人显著,甚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这是因为药物是否会发挥出理想效果,与用药者生理、疾病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提醒:如果真想用同一种药,也要请医生检查,让医生来作判断。“误区四吃胶囊时剥去溶衣”胶囊的外壳有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区分“外形”。用胶囊装的药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者是口感不好、容易挥发、在口腔内容易被唾液分解、容易吸入气管的药。把这些药装到胶囊里面去,是为了保护药物的药性不被破坏,同时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提醒:服用胶囊时建议整粒吞服,不要剥开服用。特别是肠溶胶囊。强行灌、果汁同服、擅用抗生素……“这些喂药方式请立即stop!”×1.粗暴喂药方式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而导致误吸,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吸入气管轻则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在喂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借助图片、动画、音乐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紧张感,再使用一些喂药辅助工具给孩子喂药,如药匙、药物滴管、针筒型喂药器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服药。×2.药物与果汁、糖水同服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或为掩盖药物的苦味,常常在服药时与果汁、糖水同服。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果汁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一些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糖水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与药液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相结合,就会起化学反应;国外临床药理学家已经确认,有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过敏药和抗感染药的功效。√使用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服药与喝果汁、吃水果时间最好间隔1小时。×3.随意用药看到孩子感冒发烧等,就自己判断使用抗生素等,还擅自加大或减少药物的用量及种类。√孩子在使用维生素、抗生素等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正确使用。记者黎静
赞赏
长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姣旇緝涓撲笟鐨勫尰闄?鍖椾含鑳芥不鐧界櫆椋庣梾鐨勫湴鏂?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