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怎么办 >> 正文 >> 正文

这部良心片,有11212000个主角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3-3-26

今年的清明分外沉重。

全国各地都在深切悼念在疫情、消防等领域牺牲的烈士们。

我们得以拥有的平静与安全,是因为背后有着太多英雄负重前行。

再次郑重道一声,感谢!

但终于,最艰难的时期已经挺过去。

就像在那幅新的漫画里,热干面不仅醒了,还手持樱花与大家招手。

整幅画粉色清新,让人感到春意盎然。

因为春天真的到来了——

《冬去春归·疫情里的中国》

鱼叔特别喜欢这部纪录片的主题。

「与平凡的我们,一起等待春归。」

朴实无华又真情流露。

拍摄团队在疫情期间,深入武汉记录下了普通武汉人的生活。

剪辑成片,一共3集。

更是邀请到了武汉人徐帆献声。

她怀揣着对故乡的浓厚真情,用极其温柔的声音,将「封城」后的武汉故事娓娓道来。

没有刻意用煽情去塑造伟大,没有用沉重去制造悲情。

就是很真诚地分享,从平凡人的角度去记录平凡人的生活。

但正因此,而极具力量。

最耀眼的,自然是医护人员群体。

疫情期间,湖北有至少50万医护人员驻守一线。

59岁的许绿叶便是其中一位。

年非典时期,她因为参加抗疫工作,没能回家照顾患病的父亲。

父亲也因此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留下了耳聋的后遗症。

这一次,她又因为抗疫,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春节,错过了父母的生日。

医院。

在他人看来,这样的付出无疑是留下了「遗憾」。

可对此,她没有哀叹,没有唏嘘,而是再自然不过地应了一句:

「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在她眼里,为工作奋斗和付出,这很普通,很平常,只是尽分内职责。

甚至反问一句:

「假如说您是干这个工作,你会不做吗?」

坚守工作是她的信念。

求学时期,听到老师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她就再没想过把这份职责放下。

事实上,持这样想法的人,在许绿叶的团队里有很多。

有的医生在老婆生孩子那天,只跑去手术室签了个字,就又回到了岗位上。

作为新晋爸爸,却只能通过视频见到新出生的孩子。

患者在的地方,就是他们需要在的地方。

他们信念坚定,但并不意味着无所畏惧。

事关生命,容不得马虎。

ICU里的都是危重病患,当危重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时,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呼吸机拔管,转为重病患。

这对病患来说,是情况好转;

但对医生而言,却危险万分。

因为插管时大量病毒积都在肺部,拔管时,操作略不慎就可能导致病毒集中喷发。

如同炸弹爆炸,传播危险性极大。

危害的可能是在场所有人,甚至更多。

医院,生生死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有的病人在好转,传来喜讯;

也有的病人突然情况危急。

对危重病人而言,心脏骤停是经常会发生的事。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果断迅速地采取行动。

一丝犹豫,就可能错过一条人命。

片中,医生如此感叹:

「如果你在我们这行就知道了

一下生一下死,每天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甚至来不及反应,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医护人员们的巨大压力,是外人完全无法想象的。

每时每刻,都得保持着高度紧张。

他们从不会说自己「伟大」;

但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在创造伟大。

抗疫期间,「医」至关重要。

而「食」也同样是民生之本。

武汉是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状态。

以前,每天清晨,会有近五百万人走出家门吃早饭。

当地称之为「过早」。

热干面就是「过早」文化的核心代表,很多人的一天就是从一碗热干面开始的。

在疫情期间,首当其冲的便是餐饮业。

春节期间,武汉餐饮停业率达到98%,损失难以估量。

即便如此,也有人尽力坚守。

在2%的未停业者中,就有庞记热干面。

这家热干面店铺狭小、简陋,却是老板一家的生计来源。

从年开业至今,从八分钱一碗的时代卖到了四元一碗(这个价格非常低廉了),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疫情期间,它是早餐街上唯一一盏亮着的灯光。

继续开门原因很简单:

如果他家都不开门,那些要吃饭的老顾客该怎么办。

他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薄利多销提供早饭。

不加价,提供打包服务。

只不过到了疫情后期,还是扛不住病毒凶猛,加之收入实在难以平衡成本,还是不得不选择了闭门停业。

疫情期间,整个武汉都处于待机状态。

不仅餐饮等行业停了,交通也进入管制状态。

大街上空空荡荡。

但它并不是一座孤岛。

城内的人和城外的人都在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以官方组织和个人身份参与援鄂的志愿者,超过4万人。

他们分布在各个岗位,从一线医护人员到基层社区帮工,都尽己所能地去做一些事。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建筑工人驰援武汉。

在十天内完成了雷神山、医院的设计与建成工作,并迅速交付使用;

把近20座大型医院。

这些叹为观止的成就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支撑起来的。

很多人真的是拿命在工作。

不少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牺牲;

不少建筑工人每天工作18个小时,只为争分夺秒地完成建设。

但明知会面临辛苦与危险,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援助队伍。

还有坚持工作的几百万外卖和快递小哥,扛起了无数百姓日常需求的半壁江山。

当然,呆在家里、自觉隔离的大多数人,也没有缺席。

「呆在家里就是对社会负责」,这并不是一句戏言。

很多人完成了这个义务。

相比疫情的风云变幻,被认为处于煎熬中心的,武汉城里的新冠患者们,却并非外界宣传的那么「可怕」。

相反,镜头里的他们,真实可爱。

有一位老太太,和老伴同时感染了新冠肺炎。

老伴高龄,91岁了,本身又患有其他疾病,所以恶化的危险会比较高。

老太太特别记挂老伴,时时刻刻都念叨着。

听说医生要去给老伴抽10毫升的血,她坚决反对,误以为抽血会让人头晕。

在医生耐心解释后,才终于态度缓和。

但还是忍不住说:

尽量少抽血啊。

倔强固执,却让人品出老夫妻间的在乎。

还有医院,相隔不到十米,却见不到面。

只能依靠医生和护士往来传话。

父亲告诉医生,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儿子治好。

儿子则不断传话,鼓励父亲一定要对康复有信心。

他们都希望,最先痊愈的是自己所爱的家人。

有人说,武汉有两种人。

医院里的人,一种是等待他们康复的人。

无论哪种人,都是平凡人。

他们经历了严冬,等来了春天。

两个多月前,武汉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现在,武汉重启了。

3月25日,武汉市城区疫情风险降为中风险。

除武汉市以外的湖北地区,陆续解除了离鄂通道管控。

武汉市也将在4月8日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意味着这场抗疫战争,终于来到了尾声。

无论是志愿或被动,全国绝大多数人都切切实实参与到了这场举国疫战之中。

齐心协力送走了冬天,等到了春天。

英雄的梦想,很多人都有。

但并不是只有毁灭时刻,才能成为英雄。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并且无论面临何种境况也能坚守责任。

那就已经足够伟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9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