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怎么办 >> 正文 >> 正文

中国工兵王5次重伤8次降职,去世后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3/3/19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多的是高山险峻,激流骇浪。路途如此严峻,红军是怎么克服的呢?

这就不得不依托于红军的工程兵。工程兵是承担军事工程,保障全军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兵种。红军能够完成长征离不开工程兵的帮忙,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中,冒险为红军铺桥的是工程兵,雪山上开路的也是工程兵。

工程兵是中国军队伟大的存在,而中国工兵团的成立离不开“第一工兵王”——王耀南将军。

王耀南是中国工兵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波澜起伏。他是怎么走上工兵之路的?他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贡献?

一、从烟花爆竹到火药

王耀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研制烟花鞭炮的工人。自小便受父辈熏陶的王耀南在五岁时就掌握了黑火药的制法。由于安全措施不够先进,烟花工厂有时会发生意外,工人们轻则身上留上疤痕,重则耳聋或身亡。这让王耀南深知火药的威力。

如何在做工时避免遭受火药的伤害,是王家人一直苦苦追寻的难题。此时跟父亲一起苦恼的王耀南不会想到,不久之后他将会利用这些火药成为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正是国外列强欺压中国、国内军阀林立的时候,普通百姓很难在这样的乱世中生存,王家的烟火铺也没能开下去。迫于生计,王耀南和父亲一起前往安源煤矿当爆破工。当时王耀南仅10岁,但他的能力不输给任何一位成年人。

煤矿厂的工作对王耀南来说十分枯燥,10岁的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阶段,别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他只能在做完工后,望着深不见底的矿洞发呆。王耀南有时也会想自己的未来会不会跟这些洞道一样漆黑一片。

但越黑暗的地方越能吸引来光明。年,漆黑的煤矿厂迎来它的光明。那是个很干净的人,在煤矿工作整整一年的王耀南早就变得黑不溜秋,他身边也都是灰扑扑的工人。这是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在矿上见到这么干净的人。

即使他的衣服上打着补丁,却依旧耀眼。王耀南躲在大人身后,听这个人介绍自己,他姓毛,是来帮助工人们免费学习的。

从毛老师口中王耀南知道原来他们工人和农民属于无产阶级,在中国占比大,力量也是最强悍的,只不过现在还未被发掘……

自毛老师到来后,王耀南的日常生活除了爆破还多出一项上课,他很喜欢毛老师描述的马克思主义,对它构造的人人平等的世界十分向往。别看他年纪小,心思却十分敏感。煤矿工人的地位很低,偶尔外出,别人见到他们总是退避三舍,这使他很难受。

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跟随中国共产党发动革命,革除当下的不公,他们将会迎来崭新的平等的未来。

毛老师让安源煤矿的工人们不打算再逆来顺受,任由资产阶级欺压,他们需要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要改善待遇,提高工资!

煤矿工人的罢工闹得轰轰烈烈,人尽皆知。煤矿的主人十分恐慌在舆论的压迫下,他们不得不同意工人们提出的各种要求。

无产阶级的声音被听到,工人运动取得重大成功!

王耀南作为参与罢工的一员,对这一结果十分欣喜。这场罢工的胜利印证了毛老师的话,工人的力量的确是强大的,只是长期的压榨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自己的力量。看着身边人的笑脸,王耀南隐隐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毛老师将是开启它的钥匙之一。

安源煤矿罢工一别,王耀南再次见到毛老师是在秋收起义期间,此时王耀南已经16岁,“毛老师”也变成“毛委员”。参加过多次工人运动的王耀南变得成熟,曾经掌握的火药配制技术也已经变成工人运动中的大杀器。

毛主席见到曾经的故人如此出息,十分欣慰,对他加入秋收起义表示十分欢迎。秋收起义失败,毛主席意识到苏联无产阶级成功的经验不适合中国,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要依照中国的国情重新安排战略。

于是,他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经过实地调查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王耀南一直跟随着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成为井冈山红1师1团1营1连1排1班的班长。

二、王耀南波折又传奇的工程兵之路

毛主席算得上是王耀南的人生导师,能够成为主席手下的兵,王耀南自然是卯着劲儿地想要给他长脸。但事与愿违,王耀南上井冈山不久,就闯了大祸,当时朱德气的差点要他的命。

事情的起因是井冈山上物资紧缺,盐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物资更是急缺,战士们只能用苦涩的硝盐勉强代替。得知他们的难处,党组织为井冈山提供余斤的盐,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能把这些盐运到井冈山对根据地的战士们意义重大,朱德跟毛主席慎重考虑后,安排包括王耀南在内的可靠战士来完成这次运输任务。

原本平静的运输任务在即将到达井冈山的时候发生变故,他们被土匪偷袭。为了护住这些盐,同行的连长王良让王耀南带着盐先行离开自己殿后面对敌人的枪火。王耀南自然明白殿后的意思很可能意味着牺牲。

在战友的生命和盐之间,年少的王耀南选择了战友的生命。在与敌人缠斗的过程中,他们被迫放弃所有的盐,空着手回到井冈山。

王耀南不服从命令导致根据地失去重要物资,使得朱德大怒,直接掏出手枪准备枪毙他。好在有人通知毛主席,让他过来说情,朱德的怒气才勉强压下来。王耀南也知道自己犯下重大过错,决心要将功改过,他告诉朱德自己有办法将硝盐制成食盐。

朱德听到他有办法弄食盐,气消了一半。告诉王耀南,如果能成功便抵消他的罪过。

硝盐不能直接食用的原因主要是它含有大量的硝和杂质。如果能进行提纯,就能变成可食用的食盐。经过试验,王耀南成功提出食盐,成功帮助根据地解决食盐问题。

自从这件事后,党中央认识到王耀南身上蕴藏的力量,将他当成技术兵来培养。当时打仗基本靠血拼,可一旦有技术兵的助攻,军队的战斗力会翻好几倍,伤亡率也会有所下降。

为了培养更多像他这样的技术兵,年,红军组建工兵连,王耀南成为工兵连连长。

工兵连刚刚成立不久,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达千里的长征路上,工兵连多次帮助红军化险为夷,不管遇见什么困难,都是他们开路。长征过后,工兵连多个战士只剩下20多人。

不过搭桥铺路并不是工兵连所有的能力,作为辅助性兵种,他们会得太多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的连长,革命前线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王耀南知道他必须培养出拥有多种技能的战士才能满足革命的需要。

对自己连里战士们严格要求,王耀南自己也不敢有任何松懈,他永远都在学习。这为他在地道战、地雷战跟坑道战方面的成功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

三、王耀南和他的三个战法

人无完人,王耀南在工兵团混得风生水起,但他的指挥才能并不突出,林彪曾公开表示他不是打仗的料。

王耀南并不否认,但他会扬长避短。指挥军队不行,就玩玩战法。首先被他应用于战场的就是地雷战,爆破是王耀南的老本行,长征结束后,红军的武器装备骤减,同时红军也没有工具制造武器装备。这时候王耀南建设性地提出大规模运用地雷,这种武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在面对国民党的炮火时,它成为共产党能消耗得起的武器。

王耀南真正把地雷战玩出花样是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军猖獗,共产党跟国民党联手对抗日本侵略者,老百姓也被带动,在后方扰乱敌人。为了百姓们的安全,八路军需要给他们设计一些武器。方便制作的地雷是王耀南的首选。

抛去占地地雷的复杂程序,他设计出制作更简单的土地雷用铁、瓦罐、石头等做地雷壳;还将引发地雷的绊索,做得十分隐蔽;考虑到会误伤自己,王耀南还提出用电打火的方法拉远引爆装置跟地雷之间的距离。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百姓们的土地雷成为日军的噩梦。但日军的噩梦不止这一个,王耀南组织建设的地道战也经常将他们打得措不及防。

晋中平原地形平整,很难防守日军的侵略。王耀南受聂帅的命令,前往晋中平原支援,深入了解后,他给当地百姓想出地道战的方法。他把村民已经挖好的地窖加以改造让它不仅能藏人,还可以防水、防毒,联成一条通往各个村民家和村外的地道。团结村内村外的力量,共同抵抗敌人。

日军扫荡村落,根本看不见人影,却会被突然冒出来的村民袭击。神出鬼没的村民采取“敌找我藏,敌懈我打”的战略将他们折磨得筋疲力尽。

地雷战和地道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国人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步伐。

这两个战法的成功让王耀南声名大噪,这样的人才引得六大元帅争相请他帮忙。

抗美援朝时期,我方的装备远不及“联合国军”,想要快速结束战争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打持久战。但作战中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和范弗里德的“范弗里德弹药量”式的打法,让 们很难发展阵地进行持久战,每天的伤亡也在不停增加。

在战争前线奋战的彭德怀对此十分苦恼,向主席请示后,紧急请来王耀南让他想想有什么办法。

王耀南侦察过朝鲜半岛的地情,还真的帮彭德怀元帅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挖坑道。

坑道可以隐蔽战士、囤积物资,防止敌人火力的袭击,王耀南要求坑道顶部厚度保持在在30米左右,可以躲过敌人炮火的直接攻击,“联合国军”一旦松懈,我方就可以通过坑道进行突击。

坑道宽度要达到1.2米,将水源和物资放在坑洞内存储, 的后勤就能得到保障。

自从坑道完全打通应用于战事中,“联合国军”就发现这仗更难打了。以上甘岭战役为例,他们白天凭借火力炸毁 表面阵地,晚上 们总会从他们想象不到的地方出来将他们打得措手不及,只能撤退。

一个小小的上甘岭,“联合国军”就重复进攻将近60次,直到最后也没能将它攻打下来,大大挫败美军的威风。美军的战地指挥官范弗里特在此战之后再也不敢跟 正面对抗。

王耀南的三个战法得到所有战士的认可,电影制作者也想将它们搬上荧幕,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国人在战争年代的智慧与英勇,王耀南在电影组的邀请下担任《地雷战》和《地道战》两部电影的顾问。

要做就做到最好是王耀南做事的风格,他不仅在电影技术方面提供帮助,甚至给导演提供更多战场上的真实素材,使得那段全民抗战的历史被仔细记载下来,让后人知道今日的和平是先烈的鲜血铸成的。

作为工兵要永远站在军队最前方,他们的危险系数比其他士兵更高,王耀南就经常徘徊在死亡边界线上,28年的军旅生涯,5次重伤,每一回都被医生说是只能看运气。也许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太大,连老天爷都眷顾他,所以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也许会有人说,以他的才能在军队里肯定是一路高升。事实上,王耀南曾经历过8次降职,最严重的那次直接将他从工兵连的连长降为烧火的伙夫。要是换一个心思敏感的人,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但王耀南心态很好,从不抱怨。

他知道自己降职大部分原因是他脾气太直,组织上想磨炼他,所以他从不计较什么职位高低。他只是单纯的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工兵连,更爱党和中国。

年,王耀南将军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想为他热爱的祖国奉献自己最后的力量。当时中国医学发展进入瓶颈期,各种医学研究缺少实验,在中国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下,很少出现遗体捐赠者。

王耀南将军理解医疗人员的难处,主动提出捐献遗体供学者解剖研究。王将军把自己的身心全都奉献给中国革命的壮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从心底敬佩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