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央视一给关于儿童安全用药宣传片
触痛了无数父母的心扉
五岁小孩因为用药不当变成聋儿
这辈子都无法听见声音了
小女孩:“妈妈说,3年前我发高烧,
因为使用退烧药不正确后,
我的听力越来越弱,
我知道声音就在我的身边,
我很努力去听,
可就是听不到,我很难过!”
失听儿童
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发烧,却因为用药不当,导致耳聋。而她只是成千上万个不幸孩子中的一个。
还记得年春晚上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吗?
在21名演员中,有18名是因为药物致聋的。
儿童用药安全很重要,一点差错,会对一个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伤痛。更重要的是滥用药物的危险其实离我们的宝宝并不远!
在我国,因为用药不当,每年大约有名儿童陷入无声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难以计数。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极端案例,发生的概率太小了。概率小没错,可一旦发生在孩子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了。
我国现有的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的只有60多种。
衣食住行我们都给孩子专属的呵护,但最需要专属的药品,我们却忽略太多了。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宝宝?
1-3岁的小宝宝刚刚脱离母体的营养保护,自身免疫力比较差,往往容易生病,家长为了孩子早点康复,滥用药物。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宝宝不会说话或者不能表达,无法及时告诉大人,身体已经伸到损害,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观察。
宝宝不是大人的缩小版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会喂孩子吃成人药。可能去药店买儿童药的时候,店员也会说,这个药没有儿童版,用大人的减量服用就好。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小宝宝不比成人,身体的各个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虽然减少了药量,但那也是无法承受的。我们在呼吁尽快研发儿童专用药品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当做缩小版的自己。
哪些药物宝宝绝对不能碰?
为此,我们特地总结了
“儿童用药慎用名单”
目前已有多家媒体公布
▼▼▼
对于有小孩子的父母来说,一定要记得这些药物
谨慎用药
在不符合孩子自身情况下
不能给孩子使用!!!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喹诺酮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这类药物很多,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会遮盖炎症症状,还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雄激素如甲睾酮、丙酸睾酮等长期应用会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尤其是正在患水痘的小儿更要禁用。
?解热镇痛药?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小儿不宜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
又如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制剂易导致雷耶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感冒通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双氯芬酸钠,儿童服用易引起血尿,不宜作为儿童治疗感冒的常用药,3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剂量较大(每片75mg),儿童及青少年也不宜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其疗效好,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不宜大,3岁以下儿童应慎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等,连续使用易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6岁以下儿童禁用。
?止泻药?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和慢性肠炎的治疗。该药每片含盐酸地芬诺2.5mg、硫酸阿托品0.mg,其中地芬诺酯对肠道作用类似吗啡,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
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2岁的婴幼儿),又因该药小儿用药剂量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2岁以上小儿应慎重使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洛哌丁胺(易蒙停),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其作用较地芬诺酯强而迅速,用于低龄儿童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其用于低龄儿,如我国易蒙停使用说明书中就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用。
药用炭,能吸附导致腹泻及腹部不适的多种有毒与无毒刺激物,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烈且无选择性,对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生长活性均有影响,长期应用可致小儿营养不良,故禁止3岁以下小儿长期应用。
?驱虫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在儿童中感染十分普遍,尤其在我国农村,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感染。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
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驱虫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少数寄生虫有效。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肠虫清)、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这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如阿苯达唑、驱蛔灵虽然毒性低,但常服或过量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故药品说明书规定2岁以下儿童禁用。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还可引起中毒死亡,5岁以下儿童禁用。
?抗感染药物?如磺胺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氯霉素、新生霉素可使新生儿出现溶血、灰婴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故新生儿禁用。
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头孢克肟,6个月以下婴幼儿不宜使用;替硝唑注射液,12岁以下少儿禁用;奥硝唑注射液,3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连续使用对小儿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损害,故1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抗过敏药?盐酸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盐酸地芬尼多等,6个月以下婴幼儿禁用。西替利嗪,6岁以下儿童禁用或不宜使用。
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千万不要私自给孩子用药,一要及时就医,并且提醒医生孩子的年龄,问清楚用量。取药的时候要及时核对药单、药袋是否正确。把药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
另外,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嗜睡等症状时,要即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造成终身遗憾。
------------------end-------------------
往期热文点击关键词查看
品牌:进军大马丨CCTV访谈丨世界排第五丨黑龙江采访
记忆:最强大脑丨笔顺规则表丨乘法口诀表丨六大记忆法
教育:惯子如杀子丨烦人的家长丨状元郎教育丨教育36计
单科:速记元素表丨地理顺口溜丨历史口诀表丨语法21招
热点:取消二三本丨开学第1课丨魔方成必学丨阅读入考纲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试听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