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耳机听音乐
可致噪声性耳聋?
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
下面就让小卫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WHO指出,全世界约有11亿年轻人(12至35岁)因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习惯而面临听力衰减的隐患。在我国,有关机构曾对某高校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耳机使用率高达99.8%,其中已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超过人。
小卫来科普
噪声性耳聋(NIHL)是指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耳蜗,可引起耳蜗神经变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及其他部位的感觉异常。
噪声导致的内耳损害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噪声引起的噪声性耳聋是目前主要的职业病之一,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噪声性耳聋的形成过程:长时间暴露于中低强度的连续噪声中,可致慢性听力损伤,即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累积性听力损伤,
一般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
1
听觉适应
在开始暴露噪声的初期,由于强度较低和暴露时间较短,在离开噪声环境后,人耳出现短时间的耳鸣和听力下降,但数分钟后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这种持续时间极短的听阈升高的现象,为听觉适应。
2
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的暴露噪声或噪声强度较大时,人耳离开噪声环境后,耳鸣和听阈提高的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要数小时、一天或数天后才能恢复,此阶段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是耳蜗毛细胞开始出现损伤的重要标志。在听觉疲劳阶段,听阈暂时性提高,相对于暴露前的听阈己形成听阈偏移。听力学上将这种阈移称为暂时性阈移(TTS)。TTS在噪声停止刺激后即开始恢复,一般在1~3天内可完全恢复正常,TTS消失。如TTS在一周后仍不恢复,应考虑有其他阈移的可能。随着反复的暴露噪声,TTS值逐渐增大,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延长,也可能在阈移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次暴露噪声,此时很可能发展为下一个阶段。
3
早期噪声性耳聋
长期反复的暴露噪声,听觉疲劳的程度、症状加重,逐渐发展为某些频率的阈移不能恢复,即永久性阈移(PTS),病变进入早期噪声性聋阶段。早期噪声性聋是耳蜗基底膜的某些局部毛细胞出现病变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4kHz频率的听力下降,其他频率的听力未受影响.患者电测听检查时,Hz(赫兹.频率单位)—2kHz(千赫兹)的听阈正常,6kHz和8kHz听阈也接近正常,唯有4kHz的听力损失,可达40—50dB(分贝)。
4
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的患者如不立即停止暴露噪声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等),听力损失累及的范围将扩大,6kHz、8kHz的听阈提高,并逐渐向低频段发展,使2kHz、1kHz、Hz的听力损失加重,此时患者有明显的语言失听现象,出现持续性高音调耳鸣,电测听发现Hz—8kHz的听力普遍下降,但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最为严重。
5
噪声性聋可预防
由于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多为渐进性,初有听力下降时多不被人们察觉,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想要保护耳朵还是以预防为主:
远离噪声,避免噪声对耳朵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表明,距离每增加1倍,噪声就能减少6dB;
降低音量将耳机的音量控制在dB以下;
防护装置在喧闹的场所佩戴耳塞或其它听力保护装置。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本文来源:医院
希望大家多多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