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健康意识,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建设健康环境。
1、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至少回答出5条)
(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 (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至少回答三条)
(1)饭前便后应洗手(2)吃东西前应洗手(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4)玩游戏后应洗手(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为什么要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理发和洗头能够清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头屑,病菌、预防头癣,皮肤病,防止生头虱。
5、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虫卵,可引起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蛔虫病等)。
6、为什么不能吃腐败变质食物?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后会发生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7、挑食和偏食有什么害处?
挑食和偏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8、为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病。
9、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么好处?
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
11、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12、怎样保护牙齿?(至少回答三项)
(1)吃东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尘土等),可引起疾病(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
(1)不玩盛过农药的瓶,口袋和农药喷雾器(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农药(3)防止农药沾染皮肤,如果皮肤沾染农药要及时冲洗净(4)瓜果蔬菜要洗净。
1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16、怎样预防蛔虫病?
(1)饭前便后洗手 (2)不喝生水(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不咬手指及笔头。
17、怎样预防沙眼?
(1)每人一条洗脸毛巾(2)不用脏手揉眼睛(3)保持手帕、毛巾、脸盆清洁(4)有条件的最好每人一个专用脸盆。
18、随地吐痰有什么害处?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19、“四害”指的是什么?
苍蝇老鼠蚊子蟑螂。
20、被狗咬伤后怎么办?
医院或卫生院治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21、小学生每天应至少保持多长时间的睡眠?
10小时。
22、苍蝇,蚊子能传播什么病?
苍蝇传播: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蚊子传播:乙脑,疟疾。
23、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病人粪便污染水源,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24、为什么不能随地大小便?
(1)污染环境(2)传播疾病(3)不文明。
25、为什么刷牙时要每人一把牙刷?
防止互相传染疾病。
26、怎样预防感冒?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3)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4)不去病家串门(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
27、家里有了肝炎病人怎么办?
(1)及时治疗 (2)隔离消毒(用开水煮病人用过的碗筷,毛巾,衣物。用消毒剂擦拭病人用过的家具等)(3)接触病人后要洗手(4)不吃病人吃剩的东西。
29、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1)每天扫地,扫地前先洒水(2)常擦桌椅和门窗 (3)不乱扔纸屑果皮(4)不随地吐痰(5)桌椅摆放整齐(6)注意通风换气。
29、维护公共卫生应做到哪些?
(1)清扫室内外环境(2)不随吐痰(3)不乱丢纸屑果皮(4)不随地大小便(5)不在墙壁桌椅上乱画。
30、吸烟有什么害处?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损害呼吸系统,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癌等。
四害防治方法(一)鼠类防治
1、防鼠
(1)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杜绝外环境鼠类侵入室内。
(2)室内所有物品堆放整齐,无杂物乱丢。室内各种材料、废弃物都有容器盛放,加盖密闭。
(3)食品仓库堆放符合规格,既离地20-30厘米,离墙10-20厘米。
(4)室内无洞穴、墙洞和垂直管道通口,空调通口用水泥、油灰堵塞或铁皮补上,夹层天花板无破损。
(5)下水道、地沟、排气扇和通风窗口加铁丝网。
2、灭鼠
(1)厨房、熟食专间、食品加工间用鼠夹灭鼠。
(2)其它环境如办公室、餐厅、仓库除用鼠夹外用抗凝血灭鼠剂毒饵灭鼠,专人负责投放。
(二)蟑螂防治
1、防蟑:
(1)减少缝隙,对木器、电器开关等蟑螂易躲藏的地方有油灰、水泥等堵缝,大缝及时修补。
(2)控制食源,室内不遗漏食品残屑,工作后保管好食品垃圾。
2、灭蟑:
(1)毒饵灭蟑定期投放,少量多堆,投于蟑螂栖息活动场所。
(2)药物灭蟑,用灭蟑杀虫剂喷洒于蟑螂栖息处或用灭蟑片熏杀蟑螂。
(三)蝇类防治
1、防蝇:
(1)下水道无残留污物,室内地面整洁,无死角。
(2)生活垃圾袋装后存放,及时清运,食堂泔脚桶加盖。
2、灭蝇
(1)备有蝇拍、气雾罐等灭蝇器械,做到见蝇就灭。
(2)厕所、垃圾箱等多蝇场所、用灭蝇药物进行滞留喷洒,并在这些场所附近装置捕蝇笼、毒蝇。
(四)蚊类防治
1、防蚊:
(1)外环境所有各类容器堆放整齐,容器内无积水。
(2)绿化地带无小容器,雨后无积水。
2、灭蚊:
(1)定期检查内外环境有无积水(自然积水、容器积水、天棚积水),有积水及时清除。
(2)6-8月多蚊季节,结合绿化治虫,喷洒千分之八敌敌畏快速灭蚊。
传染病预防知识什么是传染病?答:传染病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极少发生死亡和并发症。本病的重要性在于妊娠的妇女感染风疹后,可能导致胎儿发生先天畸形。
流行性腮腺炎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本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
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名小儿麻痹症。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急牲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常见;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吸气时特殊的吼声。病程2~3个月,故称百日咳,易并发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以儿童多见。
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是主要的传染源,男女老少都容易被感染,但以青壮年发病较多。传播途径为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飞扬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的新鲜排泄物,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体内而感染;吃了带病毒鼠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入人血引起的感染。
预防措施
发动群众、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灭鼠;禁止养猫。猫能将野鼠的出血热病毒传播给人;灭螨、防螨。一般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喷洒地面。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病人用过的铺草要焚烧。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个人健康行为规范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脚布、一只脚盆。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酗酒。
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8.根据计划免疫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9.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0.有病及早就医,定期参加体检;尊重科学,不迷信。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