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看贝多芬的几本人物传记,这个人很有意思,某部分特别励志,但有些部分完全属于人设崩塌,以前写过另一篇文章:被梅毒干掉的天才和名人们。
单独写篇励志的部分,文章本来是做其它用途,但最后被取消了,反正已经写了,跟大家分享一下。
贝多芬,他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完全不在意传统作曲的各种规则,发明了各种未来主义的噪音,在当时的艺术潮流中很孤独。而且不只音乐,就连他的人生,也独自一人。面对苦难,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从不随波逐流。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贝多芬出生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音乐家,父亲是个酒鬼,在四岁的时候就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提琴一起关在家里,每天练习好几个小时,还经常半夜被喝多的父亲叫醒继续练习,稍有反抗就开始暴打。
少年时代就得操心全家的经济问题,一直在努力赚取每日的面包。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时,母亲因为肺病逝世。在被忧郁压垮的情况下开始当家,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并且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父亲酗酒到处借钱,人家恐怕他浪费,把薪水交给儿子收领。
■■■
二十二岁时去维也纳发展,没过几年时就遇到严重的健康问题,开始遭受耳聋的酷刑,总是幻听,听力严重下降,身体经常剧烈的痛楚。为了保护听力下降的秘密,离群索居,连朋友都不联系,一直到30岁的时候,才绝望的告诉了两个朋友:我聋了。
他并没有因为耳聋放弃音乐,接连完成《第一乐章》《月光奏鸣曲》等经典作品。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在另一封给韦格勒的信里写道,“它绝对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无法将我彻底击垮。”
他的音乐事业开始前行,还遇到一位爱上了他的女伯爵,就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突然遇到耳聋加重、失恋、情绪分裂等多重打击,差一点自杀,连遗嘱都写好了。遗嘱上注明“等我死后开拆”。遗嘱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来没让人看过,直到死后才被人发现。
写给我的弟弟们……
噢,你们这些以为或在背后说我恶毒、固执和厌世的人啊,你们误会我太深了。你们不知道我这样表现背后的隐秘缘由……六年了,我一直绝望地受到疾病的折磨,无知的医生也加重了我的病情,年复一年,我都被他们欺骗,觉得自己可以康复,但现在终于被迫面对现实,我的病好不了了(这病可能要许多年之后才有疗法,或者也许根本就治不好了)。
虽然我生来就是火爆脾气,也喜欢社会上的各种娱乐活动,但很快,我就必须要离群索居,一个人生活了……我没办法对别人说:“说话大声点儿,喊出来,因为我是个聋子。”啊,我怎么可能去承认这在我身上应比在别人身上更加完美的感官有缺陷呢,这种感官能力曾在我身上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对我来说,将不能再与同行放松地在一起,不能与他们进行高雅的讨论,不能与他们交流观点。我必须像个被流放的人一样,独自生活……如果我靠近他人,就会有一种炽烈的恐惧感攫住我,我害怕我的病情会暴露、被他们知晓。
待在乡下的过去六个月,我一直都是如此……对我来说,站在我旁边的人听到了远处的笛声,而我什么都听不到,或是有人听到了牧羊人在唱歌,我又什么都没听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类似的事件把我逼入了绝境,如果再多一点,我可能就得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是我的艺术没让我这么做。啊,对我来说,在把我内心体会到的一切都表现出来之前,我是离不开这个世界的。
在遗书中连继承人都安排好了,还要求把遗嘱和证明他耳聋的医学诊断书“附在一起”。还好在最后的时刻中,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
贝多芬在一八一五年时,耳朵完全聋了,一点都声音都听不见。从此之后,只跟别人用纸笔进行沟通。
他的朋友兴特勒记录一段惨痛的记述:
“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根本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的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经常的乐队指挥翁洛夫,不说明什么理由,提议休息一会,和歌唱者交换了几句说话之后,大家重新开始。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不得不再休息一次。在贝多芬指挥之下,无疑是干不下去的了;但怎样使他懂得呢?没有一个人有心肠对他说;‘走罢,可怜虫,你不能指挥了。’
贝多芬不安起来,骚动之余,东张西望,想从不同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可是大家都默不作声。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唤我。我走近时,他把谈话手册授给我,示意我写。我便写着:‘恳求您勿再继续,等回去再告诉您理由。’于是他一跃下台;对我嚷道:‘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里;进去,一动不动地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他的脸;他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
用餐时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最深刻的痛苦的表情。晚饭以后,当我想告别时,他留着我,表示不愿独自在家。等到我们分手的辰光,他要我陪着去看医生,以耳科出名的……在我和贝多芬的全部交谊中,没有一天可和这十一月里致命的一天相比。他心坎里受了伤,至死不曾忘记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
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音乐的创作热情也没从没熄灭。《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战争交响曲》、《第七交响曲》、《费德里奥》一首又一首了创作了多篇的传世经典,受到大众的喜欢和认可,名气也如日中天。
■■■
贝多芬45岁那年,经过多次爱情无果之后,彻底对成家死心了。在弟弟卡斯帕·凡·贝多芬死后把精力放在侄子卡尔身上,并成为卡尔的监护人。付出了很多的精力、金钱和时间,对卡尔非常的严厉。但几年后侄子卡尔差点死于自杀,原因是“因为我伯父让我痛苦得想死。”自从这件事之后,贝多芬差点精神崩溃,承认了自己教育的失败。跟好友说:“我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在贝多芬人生的五十多年时间中,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打击,失去亲人、幻听、耳聋、没有朋友、作曲能力几次差点枯竭、妄想症、自杀、肺病、金钱危机等等都一直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激情,一直不断的超越自己,每一首音乐都有独创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激进。在晚期的一些作品中,一个乐章比一个乐章更具创新性,不停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极限。
他的人生真正做到了,自己写的一句话: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对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天行动读者反馈
陈永辉舒贝康
坚持Plank快80天了,每天都累计分钟,单次最多4分钟,减肥效果很一般。重要的是明显感觉身体变好了。更重要的是每日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很有成就感。
我赋红雪受老师文章的启发,我8月10日开始英语每日一练的天行动,每天大概练习口语一个小时。到现在是42天了,期间因为喉咙发炎和培训学习分别中断了一天。
真的很感谢老师,天行动的9条原则非常好地指导了我行动的实施。后面还有好几件想做的事,有点点迫不及待了,但想到一次性做好几件事的后果,还是不能操之过急,慢就是快。现在每一天,我的生活都多了一点点期待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天行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