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孩子耳聋原因 >> 正文 >> 正文

不同年龄人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危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1-2-20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作者:陈晓旭,金占国,徐先荣,张扬,崔丽,王建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由头位改变诱发、持续时间短暂、可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眩晕。手法复位和基于手法复位开发的机械转椅复位对BPPV有着85%以上的治愈率,联合药物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快的治疗效果。虽然治愈率高,BPPV的复发率也颇高,本研究拟对年5月-年4医院眩晕中心确诊的名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年龄人群BPPV患者的复发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年5月-年4月我科在确诊的、接受复位治疗并随访12个月的例老年(≥60岁)原发性BPPV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61例和未复发组例,同期随机选取73例中青年(<60岁)患者(中青年组)同样随访1年,BPPV的诊断及分型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年颁布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所有患者的变位试验和复位治疗通过SRM-Ⅳ型BPPV诊疗系统完成。收集信息包括累及半规管、耳石症类型以及复位次数。

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年颁布的BPPV指南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半规管轻瘫等内耳疾病的BPPV;继发于头部外伤以及头部、口腔、内耳手术的BPPV。

疗效评估 治愈:位置性眩晕消失;改善: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位置性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未减轻,甚至加剧。

随访 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位治疗1年内复发情况(复发时间、发病诱因)、发病诱因及并发症(劳累、睡眠障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偏头痛等)。劳累主要包括经常熬夜、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高强度体力或脑力活动、频繁加班等;睡眠障碍判定标准为入睡困难、夜中惊醒及失眠多梦。

复发判定 如从发病至随访12个月期间发生与初次就诊时相同的、伴有天旋地转感或视物旋转的、与翻身起床躺下有关的位置性眩晕,且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3min,判定为复发;否则判定为未复发。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最后对单因素研究结果有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 对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耳石症类型、是否累及多半规管、平均年龄和平均复位次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老年组患者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伴有劳累、睡眠障碍、高血压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患者糖尿病、偏头痛、高血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接近有意义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偏头痛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脂、偏头痛是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中青年组患者的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伴有劳累、睡眠障碍、偏头痛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脂是老年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讨论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BPPV复发率从15%~50%不等。本研究中,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复发率分别为34.86%(61/)和31.51%(23/73),对BPPV诊断标准的把握差异、随访时间周期不同以及对复发的判定标准的差异都是可能原因。很多研究显示,年龄是BPPV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Yeo等的研究相符,说明对老年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和危险因素预防与中青年患者是同样有效的,而不同的年龄分组、不同的诊断排除标准和治疗预防策略都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是BPPV的高发人群,BPPV患病的女男比例在2:1~3:1之间,本研究各组的女男比例也接近这一结果,但2组人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复发危险因素的对比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复发危险因素并不相同。在年轻人群当中,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疲劳(熬夜、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高强度体力或脑力活动、频繁加班等)和偏头痛成为该人群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偏头痛与BPPV的病理生理学联系并未被明确,但伴发偏头痛的BPPV患者症状更加严重,而且对于40岁以上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偏头痛患者,其BPPⅤ发作或复发的风险更高。有学者推测偏头痛时发生的血管痉挛可能造成内耳缺血和耳石代谢异常。

本研究中高血脂和糖尿病成为老年患者的复发危险因素。虽然国内文献对血脂与BPPV复发的研究并不少,但结论却并不一致,而绝大多数文章均未提及对于高血脂的定义标准,血脂虽然能够客观代表人体血脂代谢水平,但受饮食运动影响而产生波动,血脂水平的不稳定性和判定标准差异可能是造成这些文献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高血脂的判定标准为近3年有高血脂病史且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以排除血脂水平波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长期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耳小动脉狭窄、血栓,而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缺氧缺血可导致椭圆囊耳石器代谢异常,耳石异常脱落。

国内外多数研究均证实了糖尿病与BPPV发病及复发的相关性,糖尿病可能通过多方面原因参与影响BPPV的发生,高血糖对内耳终末血管的影响以及对外周神经的影响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进而影响人的前庭功能,另外血糖对内外淋巴液PH的轻微影响可能会改变耳石在内耳的溶解度,从而导致椭圆囊耳石脱落。

BPPV也是飞行人员常见的外周眩晕疾病之一,飞行人员在空中发生眩晕会严重威胁飞行安全,飞行人员BPPV患者多为中青年人群,本研究结果也为飞行人员BPPV患者的复发预防和航空医学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因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生活节奏与习惯规律不同,使得影响不同年龄患者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针对老年BPPⅤ患者,建议改善血脂、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BPPV复发,而建议中青年BPPV患者注意休息、预防偏头痛有助于预防该人群患者的BPPV复发。

来源:空军医学杂志,年第34卷第2期

延伸阅读

中药天麻具有息风、镇痉、滋阴、养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或肝风头痛等病症。天麻素是天麻的有效单体成分之一,有明确的化学分子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素可降低脑内多巴胺、肾上腺素含量,此外,天麻可对抗K+、5-HT等所致的血管收缩反应,抑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天麻素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提高氧的利用率,改善脑部循环,具有镇静、安眠、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hzelyy/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