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医院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的病人骤增,有连续加班后发病的年轻人,有应酬加熬夜后发病的中年人……医学专家提醒,突发性耳聋发病72小时是救治黄金期,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突然听力下降、耳朵突然出现“嗡嗡响”、“嗞嗞响”或耳闷感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A一觉醒来后耳朵堵住了
林先生32岁,是某商企销售经理。平日工作应酬多,压力大,又逢年底将至要冲业绩,经常加班开会,不加班的日子就是和客户应酬,常“战斗”到深夜。有时,一天只睡眠3小时。
前几日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左耳里像塞了棉花,听不清声音,他以为自己感冒,休息两天就会好,结果情况丝毫未见改善,这才去就医。经检查,诊断为左耳重度全频感音神经性耳聋,也就是突发性耳聋,若再晚来一天他就错失了救治的黄金期。
医生介绍,每到节假日前后或季节交替之时,突发性耳聋的病人都会明显增多。这种病往往发生得非常突然,很多病人发病之前没有任何不舒服,一觉醒来、用力大便后,或一下飞机后,就突然发现一侧耳朵听不见了,或者突然出现耳鸣、耳闷胀感,还有的甚至会伴随有眩晕、恶心、呕吐,一般多为单耳发病,双耳同时发病仅占4%。
B太紧张、太疲劳都可致突聋
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普遍认为内耳血管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内耳的血液供应比较特殊,仅有一根小动脉供给血液(医学上称为迷路动脉),不像其他器官有多根动脉,一根堵了还可以由其他血管供给血液,而且内耳的神经非常脆弱,有研究发现内耳持续缺血6秒钟,神经就会受损伤,缺血超过30分钟后,就有可能出现永久的神经损伤。
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等问题中老年人很可能不同程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季节交替之时出现的气温气压突然变化、节假日前后的生活规律的改变、情绪剧烈波动、过于劳累都可能导致粥样斑块脱落,迷路动脉一旦被堵塞就会导致急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出现听力急剧下降,除耳鸣、耳闷胀感外,常常还会伴随有眩晕、恶心、呕吐,因此患者往往会去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有可能会造成误诊,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中青年人群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这种紧张也可能引起耳蜗动脉的痉挛,进而影响内耳血供,造成神经受损,诱发突发性耳聋。多以急性低频区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更为多见。低频区由于不在我们日常说话声音的频率范围内,患者对听力下降的感觉就不太明显,主要感觉有耳鸣、耳闷胀感,常常会以为是感冒了、鼻炎发作、耳咽管堵了,而不去及时就医。张官萍介绍,研究认为病毒感染也可能对内耳造成破坏,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C发病72小时内为救治黄金期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就如同脑中风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认为发病72小时内是救治的黄金期,治疗的药物很多,目前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是激素,医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人的病情再加用营养神经、溶解血栓、扩充血管以及抗凝血等药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