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0.3%,其中重度与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0.1%。从目前来说,听力障碍逐渐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它对于儿童语言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对于听力障碍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于听力障碍发生的原因也有了更多的发现。通过研究发现获得性致病因素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正逐步下降,而遗传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也就是说,重度或者极重度耳聋的孩子,多数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可以将一般意义上的听力损伤问题和重度听力损伤严格区分开,这就为之后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训练打下一个基础。
在听力障碍出现的初期阶段,很多人容易将听力障碍“妖魔化”,很多人普遍的认识就是:孩子现在是耳聋,那以后肯定也听不见声音,要不就再生一个。
其实这是将耳聋和听力损伤搞混了,耳聋≠听力障碍,它其实是重度或者极重度听力损伤的称呼。事实上,在听力障碍问题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比如单侧听力损伤、双测听力损伤等等。
出现听力障碍并不等于不会说话,只要孩子残存的听力还处于一个范围当中,他们还是可以在之后的语言恢复训练中慢慢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尽管比不上同龄孩子的水平,但是他们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和沟通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听障儿童都可以佩戴助听器来进行语言的恢复训练。这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要求,比如佩戴助听器的前提是孩子的听力必须是≤80分贝;听障语言矫正的儿童听力应该是≤40分贝。
超过这个范围太高的听障儿童,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还是只能停留在“咿咿哦哦”的阶段,无法出现一个大的变化。
而对于已经开始进行语言恢复训练的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分辨率的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个方面的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比如分不清字音,声调过于尖锐等等。
当听障儿童佩戴的助听器开机之后,有些父母就急不可耐地让孩子说话发音。想要和孩子说话交流的急切心情能够理解,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尚不具备,他们还是保持着之前那种模糊声调的发音。
其实当听障儿童第一次听见声音的时候也想好好地说话,但是长久以来不发音让他们的发声器官还处于一种生疏、稚嫩的状态,即便他们已经有意识地想要说话,但就是说不出来。缺乏语言基础和语言分辨率的听障儿童,他们的语言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此,在听障孩子发音不准的时候父母不要惊慌,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发音,让孩子跟着家长一起学习发音,保证他能够正确地发音。不过,父母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从无到有的学习字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许他们更需要一个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帮他们让孩子学会说话发音。
孩子听力的未来,不能当作是无用的东西,应该重视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