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等引起,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大概占面瘫70%以上,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一般预后良好。
症状
面神经麻痹通常急性起病,约半数病例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少数患者出现三叉神经1~2个分支感觉减退,多为单侧性。
典型症状
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贝尔征。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液外溢。
面部迟钝或麻木通常无感觉缺失,味觉完整。
舌前2/3味觉缺失病变位于面神经管内膝状神经节以下,鼓索支加入部位以上,除上述症状体征,可伴同侧舌前2/3味觉缺失。
唾液分泌障碍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泪腺分泌障碍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他症状
耳鸣、耳聋或眩晕膝状神经节病变可出现泪液及唾液分泌减少,可累及邻近耳蜗及前庭神经,导致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膝状神经节病变除有面瘫、味觉障碍及听觉过敏,还可有患侧乳突部疼痛、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疼痛及疱疹。
肢体瘫痪若病变位于脑桥,可累及展神经核、皮质脊髓束等,导致患侧面神经、展神经瘫痪,对侧肢体瘫痪。
并发症
角膜感染由于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完全闭合,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造成眼睛干涩,使得角膜损伤和感染机会增加。
面肌挛缩变性的面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程度不同的挛缩,主要受累部位为眼轮匝肌、靠近口角处提上唇肌及下唇方肌挛缩。
瘫痪肌的联带运动闭眼时口角向患侧运动,或口角运动时患侧闭眼,表现为眼轮匝肌与颧肌的联带运动。其发生率因评测标准和检查手段不同而各异。
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恢复后少数患者出现病侧面肌痉挛,主要部位位于上唇方肌、颧肌、提口角肌,常合并挛缩及联带运动
治疗
面神经麻痹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采用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等非手术方法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减轻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必要时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枢性面瘫,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周期
面神经麻痹需治疗7~14天。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促使局部炎症、水肿尽早消退,并促进面神经机能恢复,及早给予皮质醇类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若考虑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合并症的治疗避免角膜并发症可用眼罩防护和点眼药水预防。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及早给予皮质醇类激素可以减轻面神经水肿及受压,尽快开始应用强的松,最好能在发病24小时内给药。重症面神经麻痹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发病头7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地改善面神经麻痹,可使缓解率在80%自发改善的基础上提高17%。
阿昔洛韦发病72小时内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在加用阿昔洛韦后恢复率提高,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肝、肾功能异常、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者需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需慎用。但不推荐单独使用阿昔洛韦或者其他任何抗病毒药物,除非患者有激素应用禁忌症。
维生素B族可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巴氯芬可减低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个别患者不能耐受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副作用。
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通过茎乳孔切开面神经的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移除受压骨质,减轻神经肿胀并阻止轴索进行性变性。没有可见的单侧面神经运动、肌电图显示没有自发运动电位、起病不超过14天等进行减压术可能有效。
外科手术可以缓解面神经受压,可是中颅窝开颅术风险大,可能会导致癫痛发作、耳聋、脑脊液漏和面神经损伤。因此,在对面神经麻痹患者行外科减压术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茎乳突附近给予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患侧面肌稍能活动,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可对镜练习瘫痪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如对着镜子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辅以面肌按摩。
中医治疗
理筋手法施治充分运用指合力的作用和功能,于患者额部做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疗;将脸板提捏,并做轻轻的轮转性按摩,令脸部肌肉由硬结变柔软,放手后,患侧眼皮即可闭合;然后将钳弓手的拇指指腹,置于攒竹至眼眶内上角的大皱眉肌所处的部位,施以切拨的理筋手法:顺将施治手法沿向眉心、眼眶上缘、眉梢,对小皱眉肌及颞肌、耳肌,分别施以切按、切拨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对眼与鼻骨间沟,运用拇指尖作为施治工具,从目内眦至迎香之间的鼻骨与泪骨间沟,施以切按手法治疗;对颧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尽可采用提捏捻转手法加以施治;对咬肌、二腹肌,用切按法、筋法及切拨法揉筋施治,令这些肌筋获得筋舒而络活,利于麻痹的康复。
针刺治疗针对上述的筋结部位,运用毫针分次做筋结病灶针刺治疗。重点的刺治穴位是二腹肌二腹筋结点、咬肌的颊车点、提上唇肌的上唇筋结点、降口角肌的下唇筋结点。
拔火罐治疗对接受拔火罐治疗的患者,可分别于眉上额部、颧部及颊部投拔火罐治疗。部分合并颈肩不适而查有伤筋者,予颈后侧、肩背部等拔火罐治疗。
其他治疗
由于长时间不能闭眼瞬目使角膜暴露和干燥,容易导致感染,可采用戴眼罩防护,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等预防感染和保护眼角膜。
预后
面神经麻痹一般预后良好,约85%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重度面部不对称患者可能持续存在症状,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枢性面瘫可往往预后较差,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能否治愈
面神经麻痹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个月内痊愈,约85%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能活多久
面神经麻痹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重度面瘫的症状持续存在,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枢性面瘫严重的患者可能危及生命。
复诊
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治疗7~14天后可复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及离子测定等,查看病情恢复情况。
饮食
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食时应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患者适宜补充有营养、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食时,食物很容易潴留在瘫痪侧的颊部,因此指导患者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
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有味觉与咀嚼功能的减退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辛辣食物食后能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
鼓励患者选择富有营养、易消化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宜清淡,避免干硬、粗糙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小麦、鸡肉、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护理
面神经麻痹患者需注意口腔卫生,注意眼部护理,适时进行康复训练,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眼睑不能闭合者需用眼罩、眼镜遮挡及滴眼药等进行保护。
日常护理
眼部护理急性期少出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及角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
康复护理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面肌开始恢复时,需做面肌的肌力训练,以训练表情肌为主,做睁眼、皱额、吸吮、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颌等动作,每次约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最终康复。
病情监测
日常注意自我观察面部表情肌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影响容貌,患者感到羞耻,对其造成恶性情绪,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家属应协助患者了解产生疾病的原因,对其进行生活上的疏导,稳定其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
眼睑不能闭合者予以眼罩、眼镜遮挡及滴眼药等保护;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患者外出时可戴口罩、系围巾部受凉。
预防
预防面神经麻痹最好的办法就是患者平时注意正常规律作息,杜绝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早期筛查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栓等可能导致脑血栓发生的疾病的患者,需注意定期体检,日常需注意监测自身身体状况。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三餐规律,饮食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补充身体维生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避免受凉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应注意夏季天气炎热时,患者应注意,如果空调温度太低或空调风长时间对着面部直吹,则可能引起面瘫;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避免疲劳心理因素也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避免疲劳、焦虑和压力可有效降低面瘫发病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