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不要乱给孩子吃药”!还记得央视公益短片《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5岁患儿付浠诺真实案例吗?几年前,她因一次发烧时用药不当而导致失聪的故事。
我国每年有约儿童,陷入无声世界。3万个“浠诺”故事,折射儿童安全用药“盲区”。
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目前避免这样“一针致聋”的悲剧,唯一的途径就是家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药物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目前已发现了近百种耳毒性药物,其中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耳聋为多。
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等。
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对于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耳聋早期症状不易识别。而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不可逆。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后,一旦发现孩子变得特别安静,或者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或出现走路不稳、摔跤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谁都不想孩子变成聋儿,那么很多家长就要问了:宝宝生下来是否就能通过技术手段精准用药?比如“哪些药能吃、哪些药不能吃、哪种药效好”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
给您的孩子一份用药保障
在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下,采取口腔脱落的黏膜,无创无痛的方式,进行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基因筛查,其中覆盖了儿童疾病的8大类。从而做到精准用药,避免儿童在用药过程中使用错误。
爱孩子的基础是了解孩子
父母多一份了解
孩子就少一份风险!
*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今日头条、搜狐网,侵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