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冬是年11月7日13:37:45(丁酉年庚戌月戊戌日己未时)(农历九月十九),星期二。它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也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个节气,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这个冬天的走向。所以通常以为立冬这一天晴朗的话,这个冬天将非常严寒;反之,则这一年的冬天不太冷,将会是个暖冬。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养藏为主,宜睡懒觉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立冬养生从睡懒觉开始,早睡晚起利于阳气潜藏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而,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日出而作,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适当睡个懒觉,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护好腰、足、颈,打响立冬抗寒第一战
腰、足、颈可谓是人体的“要塞”,布满了重要的穴位。但这三个部位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立冬过后这三个部位就要“藏”起来了。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也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必须慎防房事,保护住精血。经常用搓揉腰部有助于固精益肾。
肾在五行中属“水”,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因此冬季对肾的养护都要围绕一个“水”字,以滋养肾水为保健原则,还有哪些方法养肾呢?
1
揉耳增肾阳
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百骸,特别是对于因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搓揉按摩耳廓的疗效相当良好。
2
泡脚活络
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经常泡脚可以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
泡脚还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每天足浴的习惯更是能防止血管受冷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都有一定好处。
3
灸助冬日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灸气海以养元阳,秋冬灸关元以养元阴,引气归元。三天灸一次,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晒太阳,预防疾病
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同时,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进行日光浴须注意保护头和眼睛,以免由于过度曝晒引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也不宜在空腹、饱腹和疲劳时进行日光浴,以免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立冬时节进行日光浴,应特别注意不可过度曝晒,以免紫外线辐射过度引起人体皮肤衰老,甚至患上皮肤癌。
多运动,强身健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调情志,平和心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
本节气特别要注意的疾病
立冬后,寒风乍起,对于体质较差,脾肾阳气不足以及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尤为难熬。
1、立冬预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2、立冬预防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3、立冬预防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立冬节气养生喝什么
1、黄芪红枣茶。新鲜的黄芪20克、红枣5枚,加入毫升清水煎煮30分钟即可。之后可续水多次煎煮,饮用一天。此茶可消除疲劳、提神、止汗,对于气虚体质者经常出现的疲倦、盗汗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枸杞红枣普洱茶。枸杞20颗、红枣6颗、普洱迷你小沱茶2颗。将枸杞、红枣、普洱茶放入盖碗用沸水润之,然后将普洱迷你小沱茶、红枣和枸杞放入干净的壶中,加入ml清水,开大火烧开;煮沸后,转小火,盖上壶盖,焖煮30分钟即可。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肠胃不适,养气补血,关键是温和不急躁。
3、核桃蜜茶。核桃仁10克、红茶15克、蜂蜜适量。前两味共捣成细末,用沸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具有温肾纳气、充旺元阳的作用,改善肝肾气血亏虚。
立冬节气吃什么
1、萝卜老鸭煲。非常正统的冬季滋补汤,一般说来,萝卜在冬季的养生功效不亚于人参,老鸭和萝卜的搭配能将二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此外,这款汤味道醇厚,香浓,适合一家人食用,就连挑食的孩子也会爱上它。这款汤也可以做成酸萝卜老鸭煲,会更加开胃。
2、饺子:北方人最爱的食物之一,也是立冬传统美食top3。“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在路上见许多百姓因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好再入锅煮,形状神似耳朵。后人以为这是立冬与饺子的典故。
饺子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做出各种馅儿,沾着酱汁食用,满满都是幸福滋味。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尤其是女性,在这个时候增强身体免疫力是很重要的。根据“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咸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
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护肝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老人养生更要多喝粥。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立冬养生食谱推荐:
党参黄芪炖鸡汤
材料:母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红枣10克,姜片,料酒,精盐
做法:1、将母鸡下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洗净;将红枣洗净、去核;将党参、黄芪用清水洗净、切段。
2、将鸡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放入党参,黄芪、红枣、料酒、精盐、姜片,放入笼内蒸至鸡肉熟烂入味,取出即成。
黄豆滋补猪手浓汤
材料:猪蹄,生姜,料酒,花椒,茴香,八角,甜玉米,红枣,枸杞,花生,黄豆
做法:1、锅中倒入冷水,把猪手剁成大块放入锅中,加入料酒、姜片、花椒、八角,开大火煮出血水和浮沫,捞出猪手放入清水盆中洗净。
2、洗净后的猪手放入砂锅,一次加足水,放入料酒,加入甜玉米、姜片、泡好的黄豆。
3、盖上盖子,烧开后加入少许茴香,再开中火烧半个小时左右。
4、加入红枣、枸杞、花生再炖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酥烂,出锅前撒上少许盐调味。
滋补女人汤
材料:鸡肉,红枣,胡萝卜,银耳,香菇,油,姜,酒,葱粒,盐,酱油
做法:1.鸡肉切大片,加所有的配料腌制十五分钟。
2.银耳用温水泡发,洗净,去蒂,撕成小块。香菇也用温水泡发,切一个十字花刀。
3.将所有的食材放入炖盅内,加一碗矿泉水,隔水炖2小时,闻着香味即可。
白萝卜炖羊肉
材料:羊肉g,白萝卜g,山楂2个,生姜、葱、料酒、胡椒粉、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先将羊肉洗净,用开水焯一会,白萝卜也去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葱切段;锅里倒油,下姜葱、羊肉、白萝卜翻炒,然后加入料酒、胡椒粉、盐和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至肉烂入味即可。
功效:补脾肾,壮筋骨,助消化,御风寒。
黑芝麻粥
材料:粳米50g、黑芝麻25g。
做法:将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核桃红参炖鹧鸪
材料:核桃肉80克、红参3-5克、鹧鸪1只、猪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核桃肉洗净;红参切片;鹧鸪宰杀净,切块,置有姜片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汆水”);猪瘦肉洗净,切块。将各汤料放入炖盅,加入冷开水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3个小时便可。进饮时方调入适量食盐。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有温肺益气、补脑益智、补肾固精、养肝乌发的作用,尤宜秋冬交替时节养生之用。
霸王花百合煲猪肺
材料:霸王花70克、百合50克、蜜枣3个、南杏15克、北杏10克、猪肺1个、猪碎骨克、生姜3片。
做法:猪肺由喉部灌入清水,揉擦干净,反复多次,洗净,切块,下镬稍炒片刻。余各物浸泡。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4~5人用。
功效:有滋阴润肺、除烦化痰的功效,并男女老少皆宜。
点标题可直接看:
?秋已暮,寒霜凝~霜降节气养生素问目录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