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怎么治 >> 正文 >> 正文

别再给孩子乱喂药了,用药不当可致药物性耳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17-10-31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九月央视推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当时这则公益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上线不到10小时播放量就破了千万。看哭了无数妈妈,但在眼泪过后也让无数的家长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则短片。

因用药不当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

5岁本该是享受童年快乐时光的年纪,

但小浠诺却在无声世界里挣扎;

3年前因发烧后用药不当,

小浠诺渐渐失去了听力……

耳朵树科普: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大多数听损儿童尽早采取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干预方式,他们可听见声音并学会说话,不再会出现“十聋九哑”的现象。

浠诺说:“妈妈说我不到一岁就学会叫爸妈,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能远远地看着。”片中小浠诺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刺痛着众多家长的心,孩子任何一次用药的失误都是我们难以承受之重,然而可怕的是浠诺并不是个例,她只是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致聋的孩子之一。

下面耳朵树给大家提供一组儿童用药大调查的数据,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为了让家长们认清事实,别再因为你的无知而伤害了孩子的健康。

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约是成人的两倍,新生儿高达24.4%。国内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良致听力损失。据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听力损失患者,超过30%是药物过量造成毒副作用。

在这些残酷数据的背后,反映出的正是国内在儿童用药上的盲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出现?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我们将根本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药品短缺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7万条药品批文中,儿童专用药品仅条左右;医院常用制剂品种约种,其中儿童专用品种只有约60种;种基药目录中,儿童专用品种仅2种,并且儿童用药的剂型和规格也极为单一。

然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中国每年新生儿的数量将达万左右,年就将比年增加约万人,而近年的新生儿将成为未来10-15年儿童用药市场的需求主体。据白皮书数据统计,患病儿童人口占我国总患病人口数19.25%,而儿童药销售额仅占我国医药市场的3%。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也仅30多家,如葵花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耳朵树分析,目前国内生产儿童药品的厂家少之又少,规格剂型相对单一,导致很多疾病患儿无药可用,或者成人药儿童用,无形中增加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2、家长意识不足

家长普遍对儿童用药知识的缺乏和概念模糊,是导致儿童用药不当致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很多家长都没有“成人药”和“儿童药”的概念,在给孩子用药时经常处于“习惯性”误区。比如“成人药减少剂量给儿童用”成为长期以来的用药习惯,儿童的独特生理特点常常被忽视,这一群体往往被视为“缩小的成人”,“用药基本靠掰,剂量基本靠猜”。

根据《年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年的53.0%上升到年的73.0%。从中毒年龄来看,0-14岁的药物中毒儿童中,1-4岁儿童占比最大64.0%。

在此耳朵树还要澄清一个客观事实,很多家长在“孩子为何会出现药物中毒”的问题上常常把责任推给医生或是药品本身,但其实大家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作为家长的您,也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每年三万个小浠诺的故事在警醒着我们,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以下儿童用药五大误区,耳朵树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看仔细、记清楚,千万不可再因为自身的疏忽,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

误区一: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危险。

误区二: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误区三: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误区四: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误区五: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抗生素不是为了消灭病毒,而是为了消灭细菌)。不合理剂量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的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抗生素品种匮乏的年代,特别是边远地区,几乎每个人都能发现身边有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耳聋。现在有很多成人耳聋,是那个年代的遗憾。)

耳朵树建议:家长们应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散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按儿童用量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3、缺医现象严重

去年,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金生国指出,在执业(助理)医师中,儿科医师有11.28万人,占3.9%,每千名儿童有0.53名儿科医师。白皮书分析指出,儿童“看病难”问题日益严峻。医院和儿科医生数量有限,且儿科医生工作负荷大、薪酬待遇不理想等因素促使儿科医生流失情况严重;另一方面,儿童的就诊需求不断增大。此外,随着“85后”到“90后”一代进入生育旺盛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儿童就诊需求量将会更大,儿童看病难问题将日益凸显。

我国2.3亿儿童正在面临“缺医少药”的系统性问题。但可喜的是,据耳朵树了解从年到年国家监管部门发布的与儿童药品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多达13项,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家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部署儿童安全用药问题。

耳朵树总结:儿童安全用药问题,有监管者、医生和药品行业的责任,也有家长的责任,同时还有社会公众的责任;安全用药是涉及到全社会的,所以应当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不管你作为哪一种身份,也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推动安全用药的健康发展。

延伸科普

一、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孩子的日常注意事项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因为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任何情况都会导致颅内压升高,而出现听力波动,很可能使本来就有限的残余听力出现更大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要重视保护。

1、严格防止头部外伤,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防止头部倒立,不要用力憋气,以及做跟任何憋气有关的活动;

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穿衣减衣问题,尽量避免感冒;如果出现感冒的情况,也提醒孩子不可以用力擤鼻子或是使劲咳嗽;

3、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听力再次发生下降,家医院就诊,按突发性耳聋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

4、切忌慎用耳毒性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妥那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威地霉素、西素米星(紫苏霉素、西索霉素)、小诺霉素、阿司米星(丁胺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奈特、力确兴、诺达)、核糖霉素、爱大(硫酸依替米星)、依克沙(硫酸异帕米星)、小儿利宝(硫酸庆大霉素)(用来治疗腹泻,现在市场仍有卖的)等。

5、告知孩子尽量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二、老年人听损日常注意事项

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普遍反映听力下降,伴有耳聋耳鸣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到了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身为儿女的我们,当时常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z/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