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巫高速路面施工。(通讯员卢家国摄)
鸡公寨隧道施工。(通讯员卢家国摄)
阅读提要
十巫高速公路全长公里,连接十堰与重庆巫溪,是我省“十三五”期间建设里程最长、资金投入最大的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十巫高速鲍溢段长58公里,沟通郧西、竹山、竹溪三县。省交投十巫公司将党建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组织党员突击队,抓质量、攻难关、抢进度。目前,鲍溢段桥梁工程完成98.6%,隧道工程完成96%,预计年上半年通车,比原计划提前1年。
空压机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石尘的味道;隧道尽头,岩石裸露,断面粗粝,工人正在打炮眼。
这里是十巫高速鸡公寨隧道,挖掘面距入口2.5公里、距山顶米,气闷潮湿。
这样的环境下,十巫公司党员突击队队员刘艳仓经常蹲守一天一夜。“耳鸣,有时候耳聋,嗓子疼。”他手里有一沓厚厚的记录,工序耗时、班组交接等情况的记载详细到分钟。根据这份记录,党员突击队协调施工方不断优化流程、加快速度。最初,24小时掘进2.4米;现在,18小时掘进3.2米,最快16小时3.6米。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抠”出来。
“啃硬骨头”党员先上
十巫高速鲍溢段于年5月开工,年被纳入省高速公路“三年攻坚”计划,计划工期从4年压缩到3年。
要提速,谈何容易?
鲍溢段含桥梁53座,米;隧道14座,米;桥隧比高达79.6%。沿线均为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施工条件艰苦。
“挖隧道是‘怕软不怕硬’,偏偏十堰都是软岩,容易涌水甚至塌方,施工难度极大。”刘艳仓说,山区高速公路的工期一般都是48个月,平原36个月,“要在山区干出平原的速度,这绝对是块‘硬骨头’。”
“啃硬骨头”,党员先上!
“党组织和党员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挑大梁、当先锋。”十巫公司党委书记阳晏说。
陈华、刘艳仓、代丹、刘敬和刘小青组成“党员突击队”。其中,前三位担任项目经理、总工多年,一线经验丰富;刘敬是质量管理部部长,刘小青是计划合同部部长,两人主要负责质量管理与协调。
5人中,4个80后,刘小青是90后。授旗那天,刘小青做好“脱层皮”的准备,“不能光喊口号、浮在表面,必须扎到一线,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干劲。”
排除卡点无缝施工
党员突击队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两周时间跑遍整条线路,找出工程卡点90多个,形成台账。
“一个很小的问题,比如某一个桥墩没按时架起来,可能导致两边都无法施工,最后全线停工。”陈华说,这份台账就像一张作战图,突击队分片包干,针对一个一个卡点安排计划,协调组织施工。
有一个跨越国道的门式墩,迟迟没有动工。突击队拉着项目经理整整在工地上待了一周,把桥墩抢出来,保证后续施工。
建一个梁场一般需要30天,突击队“逼”着负责人10天建好。“当时,梁场负责人看我们就像仇人,现在很客气。年后他不用来了,可以接别的工程。”刘敬说。
突击队员吃住在工地,闲时跟工人聊天,混熟了。有一次,工人发牢骚,说“干多干少一个样。再这样,我也偷懒”。突击队立即协调施工单位,设定目标考核奖惩机制,组织班组大比武,一线工人生产积极性大幅提升。
一个个卡点、隐患被排除,墩柱、梁片、路基、桥隧施工无缝连接。鲍溢段建设过程中,极少出现调度组织原因导致的施工中断。
鲍溢段分3个标段。二标承建方中铁建大桥局总工程师张立涛是东北人,修过5条高速路。他说,十巫高速建设难度最大,但进展最顺利,“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业主单位,许多本该我们操心的事情,他们都想到了前头。”
技术攻关科学提速
鸡公寨隧道全长4.8公里,是鲍溢段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要提速,又不能蛮干,必须拿出科学方案,告诉施工单位怎么快。”刘艳仓是桥隧专家,他提出,能不能在班组衔接上挖潜?
隧道掘进共5个工序:钻眼、爆破、清渣、拱架立设、喷射混凝土。“在钻眼快完成时,爆破组就进场,节省时间。”刘艳仓和代丹轮流蹲守,24小时内,每步工序、各班组人员使用情况、交接耗时,一一记录,最终拿出一份让施工方口服心服的优化方案。
施工方负责人曾在丹东打过一段2.8公里场的隧道,用了3年。鸡公寨隧道的建设速度,快了近一倍。
这位负责人说,突击队员中,他最喜欢刘艳仓,“隧道岩层发生变化,哪怕半夜给他打电话,必定第一时间赶到,帮我们调整施工参数。”最“烦”的则是刘敬,“隔三差五到现场,把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看钢筋用得够不够、强度是否达标。”
隧道路面水泥铺设是另一个难题。普通混凝土要28天才能形成硬度,碾压混凝土只要7天,但技术不成熟,强度达不到要求,容易开裂。
刘敬、刘小青和同事何良玉组成攻关小组,耗时半年,形成一套完整的隧道碾压混凝土路面开发与应用技术。“碾压混凝土每立方米元,比普通混凝土便宜元。鲍溢段隧道铺设混凝土15万立方米,仅此一项,节约万元,还大幅缩短施工时间。”刘小青自豪地说,攻坚小组已申请专利2项、申报工法1项,“将来,这项技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一步步走一天天守
离开鸡公寨隧道,越野车驶上十巫高速,工人正在安装护栏、做绿化,压路机轰轰开过,将道路刷黑。高速路穿山越岭,如巨龙不断延伸,两侧青山绵延,峰回路绕。
鲍溢段通车后,从十堰到竹山只要1小时多一点,比现在快一倍。
“开车经过一段隧道、一座桥,很快很快,可这背后,凝聚着多少建设者的心血。”阳晏介绍,建设高峰期,有6千名工人在十巫高速昼夜施工,现在仍有2千人在攻坚决战。
“做得最多的就是蹲守、巡查、跑现场,说起来简单,但要一步步走、一天天守。”陈华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