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小孩耳聋怎么办 >> 正文 >> 正文

5个常用中药,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5/2/7

中药一般有三大类: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万物皆有情,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矿物,中药都和我们人类一起生存在天地间。用中药治疗疾病,也许就是拿它们的生命在换我们的生命,所以有人认为中药天然无毒,也不是没道理的。

5种中药,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了解下不吃亏

一、何首乌——乌发明目,延年益寿

何首乌,顾名思义,最大的功效便是乌首,也就是可以乌发。何首乌是治疗白发、脱发的要药。用于乌发的何首乌是经过特殊加工炮制的,一般以黑豆汁制,称为制首乌。而未加工的何首乌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疮痛肿毒,还可润肠通便。

生首乌→治疗疟疾、疮痈肿毒,润肠通便

制首乌→乌须发、补肝肾、益精血

何首乌必须制后才能发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补益作用,可以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亏虚引起的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如七宝美髯丹和首乌延寿丹等。

肝肾亏虚:久病或者过度劳累、纵欲,过度消耗肝肾之阴,导致肝肾中的精血不足,表现为头发早白、头晕目眩、盗汗、耳鸣眼花、腰膝酸软等症状。

七宝美髯丹:“七宝”是指方中七味益肝补肾的药物: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功宏如宝;“美髯”是指其功效能使须发乌黑而润泽。三国时关云长

因须长而黑,有“美髯公”之称。

关于人形何首乌的生长年限长、作用好,是古代一些书籍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其功效和形状之间其实并没必然的联系。中药何首乌用的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根,其根一般是团块状或不规则的纺锤形。而一般长得越像人的何首乌越有可能是假货,是不法商贩用模子套在红薯上长出来或者干脆刻出来的东西。

何首乌全身都是宝,它的藤叶也可入药,叫作夜交藤。何为夜交?白天主阳,夜晚主阴,阳主动,阴主静。人要想入睡必须让白天活跃的阳入到夜晚的阴中,这样才能使人体在夜晚呈现出阴的一面,方可入睡。很多失眠的人因为体内的阴功能不强,不能承受活跃的阳,所以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夜交藤可以用于阴虚血少引起的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等症,常与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同用。

2、黄连——苦能燥湿,寒能清热

要是问你,知道黄连吗?你肯定会说一个字“苦”!黄连不知不觉中成了苦药的代名词,所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苦,的确是黄连的一大特征,可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的黄连的确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病良药。那有人就问了,黄连这么厉害,那它到底能干啥?在了解它能干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是啥。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常见的有三种黄连,分别称为“味连”“雅连”“云连”。

黄连大苦大寒,最擅长的就是清热泻火,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在清热燥湿方面,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在泻火解毒方面,特别擅长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症。配黄芩、白芍、阿胶等药,可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如黄连阿胶汤。

同时它也是治疗泄痢之要药,单用一味黄连即可起效,其含有的黄连素,学名盐酸小檗碱,早就被开发成药品,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泄痢,高热口渴,疔毒痛肿,目赤牙痛,心火力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等。黄连经酒制之后可以使药性升提,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如黄连上清片。

黄连作为一味味道极苦的中药,上千年来一直被中医药人所推崇,的确难能可贵,这与它确切的疗效是分不开的。

3、柴胡——沟通表里,表证克星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得了温病,身上一会儿冷,冷得直哆嗦;一会儿热,热得直出汗。胡进士怕他把病传染给家人就打发他回家了。二慢走到河边,突然感觉四肢无力,就倒在了草丛里,因为没人管自己,饿了只能吃身边的野草,大约一个星期后,当身边野草都吃完了,二慢试图站起来,突然发现自己有力气,能走了,便又回到了胡进士家,继续干活。过了一阵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和二慢一样的病,胡进士突然想起来二慢也得过这病,便问他病是怎么好的。二慢就带胡进士来到河边,挖了吃的那种野草的根回家给胡进士的儿子煎汤喝,果然几天后胡进士的儿子的病也好了。胡进士毕竟是文化人,就想给这个野草起个名字,他想原本这个东西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便叫柴胡吧。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了,但是确实道出了柴胡治疗寒热往来病的特殊疗效。

柴胡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尤其擅长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表现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

柴胡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便被列为上品。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更是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等以柴胡为主药的经典名方。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千百年来,柴胡一直在为人类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4、地黄——生熟有别,功效迥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六味地黄丸变成了补肾的仙丹。地黄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那么它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答案是肯定的,从六味地黄丸卖得那么好就能看出来,疗效是药品的生命线,一个没疗效的药是长久不了的,事实证明六味地黄丸确有其效。可是药只有对症了才能起效,我们来看看地黄对的是什么症。

中药的功效取决于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它本身是什么,另外一个就是怎么加工它。地黄这个药,它生用和加工后用差别很大,六味地黄丸里面的地黄是加工后的地黄,叫作熟地黄。

地黄加工后叫熟地黄,性微温,以养血滋阴、填精益髓为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生地黄滋的阴主要是体内有热导致的阴虚,而熟地黄针对的是本身阴不足。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又为补肾阴之要药,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症,可补肝肾、益精髓,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熟地

地黄生用,性寒,以滋阴凉血著称。《本经逢原》中说:“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干地黄也就是生地黄,它长于养心肾之阴,如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还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出现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血热吐衄、便血、尿血等症状。

生地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xhelzmb/10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