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Delta(德尔塔)来势汹汹,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继在广州引发本土疫情后,又在南京、张家界等地引发了新一轮疫情。
新冠病毒在我们稍稍松懈防范之际就来了当头一棒。此外,南京疫情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
这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人都接种过疫苗。
德尔塔病毒引发南京等地疫情,那么打疫苗还有用吗?在这里有一组漫画,可以形象地为大家解释一波——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疫苗的保护作用不单纯是靠抗体。我们的免疫保护,主要是靠免疫记忆,也就是免疫系统记住了这个病毒。现在中国的灭活疫苗,两针完成免疫以后,在我们体内已经建立起免疫记忆。
张文宏也指出:哪怕万一感染了新冠病毒,只要有足够的身体资本和免疫力资本,是可以扛得过去的。除了接种新冠疫苗
还有什么方法防止病毒侵袭?
那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能力了
我们通常说的“免疫力”指的是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免疫力的科学说法是免疫系统功能,主要由免疫细胞、组织、器官及免疫分子组成的人体自身防御机制。它外能抵抗细菌、病毒等异物的入侵,内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细胞。大家可以将免疫力理解为守护身体的“警察”,专抓外来的有害入侵者和内部的叛徒,以保证人体系统正常运行。
免疫力的“主力军”——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叫作固有免疫细胞(或者称为先天免疫细胞或天然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类免疫细胞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细胞,即T细胞和B细胞两种,它们是抗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
人体免疫与疾病的三层关系
如果把所有进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等危险物质看作是“敌人”,那人体免疫和疾病的关系可总结为三个层面:第一,认不出“敌人”;第二,把“友军”错当成“敌人”;第三,打不过“敌人”。层面一:认不出“敌人”要想杀敌,第一步就得先认出哪个是“敌人”。但是“敌人”很狡猾,比如流感病毒。它为了逃避人体免疫,会不断变换自身表面的H蛋白。H蛋白变了,人体免疫受到了“伪装”的迷惑,也就认不出“敌人”来了。层面二:把“友军”错当成“敌人”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严格的识别机制,防止免疫细胞误伤自己人。但是,有时候这种识别机制紊乱了,就会带来很多疾病,而且大多是疑难病,比如自身免疫病(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人类的自身免疫病有多种,但是机理都是人体免疫不断攻击自身的细胞,把“友军”当“敌人”,最常见的就是过敏。过敏就是免疫系统把本来无害的物质辨别为“敌人”,产生过度的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都是过敏的临床表现。层面三:打不过“坏人”免疫和疾病关系的第三个层面:即使能够认出“敌人”来,但是有心无力打不过,这就是免疫功能低下。比如艾滋病、白血病、糖尿病、尿毒症等。这些病有的是免疫细胞的数目减少,有的是功能降低,总之就是认出了“坏人”,但是打不过。免疫细胞甚至会被一些物质麻痹,导致杀伤能力大大降低。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好在,免疫细胞并非孤军奋战,它们还有一个好帮手——间充质干细胞(MSCs)。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不仅可以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直接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还具有优秀的抗炎和双向免疫调节功能,可以广泛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调节第一层:扩充“友军”数量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也包括免疫细胞,使原本的“免疫军队”数量壮大,从而在兵力上取得优势。免疫调节第二层:提升“友军”战力间充质干细胞特有的替代以及修复功能,可以提升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在微环境的诱导下,自动识别免疫细胞中的“老弱病残”: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同时,自行分化以替代受损或老化细胞。使战力下降的“友军”重振旗鼓,提升整体战斗力。
免疫调节第三层:改善“战场”环境在病毒、细菌大举进攻人体的情况下,体内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产生炎症环境)。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组织细胞的微环境,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抗感染能力。
除此之外,MSCs不仅自己是人体的“最佳修理工”,还充分发挥着“榜样”的作用,对周围的细胞们产生正面的影响,促进细胞们积极工作,修复我们的组织和器官,维持机体健康的内环境。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疾病与病毒斗争的历史,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驱动了人类免疫系统的不断进化。尖端生物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让人体面对外界侵犯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对于风险的恐惧和无力感,也会随着我们对健康的认知提升,烟消云散。
▼精彩推荐▼为什么都在用干细胞美容!神奇的免疫细胞,为生命健康带来无限可能!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的干细胞,究竟是干什么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hzelyy/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