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耳聋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湿气重到底什么是湿气怎么产生的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1-11-1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zhongkejianjie/
每天总会有不少人问药师:“医生,我是不是湿气重,我该如何祛湿?”也有不少人直接告诉药师:“医生,我湿气很重啊,我可以喝红豆苡仁汤去湿吗?”......各种中医养生科普、朋友圈有关去湿文章俯拾即是,令人目不暇给。“湿气”的概念都深植人心了。祛湿,严然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养生话题。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诊断“湿气重”,然后从网上找来各种靠谱、不靠谱的的方子亲自试药。更有很多微商产品,“xx祛湿茶”“xx祛湿泡脚方”等等,每个人都忙于祛湿,但你还是湿气很重,怎么看出来?舌苔白腻。

何为湿气

脾主运化,对食物营养、水液进行二次加工和吸收。如果脾的运化能力正常,那么营养就能转化成精微物质〈津液〉,但如果脾的运化能力弱,那么营养非但不能转化成精微物质〈津液〉,身体里的水液,津液无法正常代谢,就成为身体的垃圾,湿性是粘滞的,身体无法排出体外,而滞留在身体里的某个地方,显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叫湿气,中医称为「湿邪」。五脏六腑均可为湿邪所病,其中当属脾胃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

湿气产生原因

1.外部因素: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涉水淋雨,湿邪可从外侵袭人体,稽留体内。2.内部因素:体内脏腑功能不调,水液,津液代谢失常,导致湿邪内生。其中,又以饮食冷凉导致的脾胃功能失常最为常见。水液代谢和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最密切,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气化。

判断有没有湿气

1.舌苔白腻或黄腻,越厚越严重。2.大便不成形,粘腻,粘马桶,不易冲走。3.口粘腻不爽,尿少浑浊,口渴但喝水少,或喝不下。4.胸腹胀满。5.头重如裹,头有如裹毛巾般。6.容易疲倦身体沉重,下肢沉重或浮肿。7.头面出油,头发油腻。8.易发湿疹,湿疹反复发作。9.女性白带增多,阴道炎发病率高。湿气的形成是错误生活习惯的衍生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部因素人们易重视,但内因往往有意无意被忽视。治病求因,咱们先来了解日常生活是如何让身体产生湿气的。

1

瓜果

过食瓜果是现代人在身体里制造湿气的主因之一。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药师不是说水果不好,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水果仅仅是五谷、五蔬的补充助益。老天爷总会在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的季节,就生产出相对应的食物。举例说:夏天气温高,出汗多,易中暑,就产出西瓜解暑。西瓜皮,中药名:西瓜翠衣,功用: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秋天,秋燥易伤肺阴,就产出梨、苹果等生津润肺之物,帮助人抵抗秋燥。拜科技发达,我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上述的苹果,梨,西瓜等。从〝天人相应〞来说,人体只有夏季吃西瓜用以清热解暑,利小便。秋燥季节吃苹果、梨对身体有所助益,其他季节吃,反受其害。因节气、身体无节气特点,人体就不需要瓜果的这些性味,来补益身体的不足,吃了反伤脾胃助湿,更伤人体阳气,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容易形成水肿、肥胖,更是形成咳嗽、哮喘的诱因。有些病人的主诉:只要指尖沾上凉水,立即咳嗽或哮喘。或者无论气温多高就是觉头冷。这些真的不是编剧式夸张的文笔描述,而是临床常遇到。临床但见舌苔白厚腻之人,无一不是喜食瓜果。湿为阴邪,湿性重浊粘滞,如油入面,此类病人所患疾病,往往缠绵难愈,千寒易治,一湿难除。现在各种神样言论,水果可补维生素、可以减肥、可以美容、可以通便、甚至可以抗癌。搞得现在人不吃瓜果好像会缺了什么,尤其女孩们一天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能不吃水果、甚至只吃水果。瓜果寒胃、不可多食。水果性味多为寒凉,多食瓜果,或把水果当饭吃,或不按节气食用瓜果的人,必伤脾胃助湿,一定湿气重,即便这个人很瘦,也可能湿气重。最了解病痛的人除了病人自已外,就是医生,但我们往往对医生的嘱咐当耳边风,对于从来没真正冶好一个病人的什么营养专家,或养生专家、科技专家的话,奉若圣旨,身体力行。天底下绝无一种食物,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地理环境不同,物种不同,饮食、养生是要辨症而行。日常蔬菜已提供足够的各种维生素,水果只是做为补充助益之品。还有一种异地水土不服,比如生长于北京的人去了海南,吃当地某种水果,觉得好吃,味道好,吃了身体还蠻舒服,但回到北京,再吃同一种水果,即不那么好吃,味道还不怎样,吃了身体还不舒服,这就是异地水土不服。不要再迷信各种神样言论,人再厉害,厉害不过自然法则的。按节气,适量吃当季、当地的瓜果才是正确的养生法则,即不会在身体内产生湿气,又可补充所需的营养。

2

冰品、冷饮,冰啤酒

冰箱,战国时期华夏就有此神器,不过几千年来这种冰箱不是用压缩机制冷,而是一个箱子形状。夏天在冰箱里面放上冰块,用来消暑降温以及制作冷饮的,冰取得或贮存条件较高,只有豪门才有,唐代用硝石的原理来制作冰块,冰箱的使用才逐渐普遍起来,但也只能在王公豪门才用的起,夏季有冷饮可吃也成王公豪门特有的,因而有:富人进药铺,穷人进当铺之语。战国时期出土的冰箱“冰鉴”〈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科技之利,夏天冰品、冷饮,冰啤酒就成为了畅销商品,很多人对此也乐此不疲,喜欢冰品、冷饮,冰啤酒带来的凉爽口感,或把有些瓜果,食品冰冷后再食用,以追求更佳的口感。过度追求冰爽口感的结果就是损伤脾胃,伤害我们的健康。广告词总有:运动后来罐冷饮最解渴。补充流失电解质,补充流失水份?看起来很道理吧?事实上越吃冷饮越渴,冷饮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及各种添加物,身体进行分解糖及各种添加物这个步骤,需要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水分。用冷饮补水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消耗水分最大的。所以说用冷饮补水?只是个理想而己,离现实很远。脾胃喜温不喜凉,脾得温则运,脾主运化,冰品、冷饮,冰啤酒损伤脾肾之阳,会让脾的运化功能,肾的气化功能失常。伤害了脾胃就会加重湿气。我们一定要明白,湿气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脾胃。只要脾胃运化不好了,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湿气。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要避免湿气首先要保护好脾胃。冰品、冷饮、冰啤酒易损伤脾阳,更会损伤人体的阳气。体液的代谢要靠身体阳气的作用,“阳化气”阳气化湿,一个人阳气越足湿气就也少,反之阳气越弱,湿气也会越重。湿气为阴邪,湿气需要阳气来化。就如潮湿的大地,太阳一出来了,阳光普照就变得干爽,阳光越充足,湿气也越少。大自然是这样的,人体也是这个道理的。运动后人体阳气生成,“动则生阳”,水就会气化,通过皮肤排出来形成汗液,适量运动也是保障阳气生成的方法。奉劝诸位,冰品、冷饮、冰啤酒等饮料还是戒掉吧,不要用我们的阳气去加热这些冷凉物。冰品、冷饮、冰啤酒并不会让人体解暑。如同夏天洗冷水澡反觉不舒适,洗温热水澡反觉暑气全消道理是相通的。我们身体洗温热水暑气全消,是洗温热水,能打开毛孔,促使汗液排出而降温。但我们反给内脏洗冰冷水澡,会解暑吗?

3

人造的反季节——空调

空调,本意是调节过高的气温、湿度使人舒适,但现在无论商场、出行工具,或家里,都是把空调开成〝小冬天〞,致使夏季室内外温差大。过大的温差变化,对身体最直接的伤害,是伤人的肺气。《黄帝内经》:〝形寒饮冷则伤肺〞就不让吃凉的。多年前就有这个理论,以前是穷的时候是冬天受冻,现在富裕了都是夏天空调太冷受凉,肺气伤了,肺的宣发能力就会失常,肺主皮毛,身体的湿气就无法通过皮毛来宣散。大多数鼻炎或者各种皮肤病,风湿病患者,一般和多食冷凉,冰品或长居冷凉环境有莫大关系。《黄帝内经》:夏三月要“使气得泄”夏季人体阳气出表,毛孔打开,肺主皮毛,出汗就是祛湿排浊的一个过程。现在却因为空凋的存在已经没有了夏天,夏行冬令,反其道而行之,使身体腠理紧闭,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排出,阳气郁而不得宣泄,湿热郁于体内,就会使人感到四肢酸痛僵硬、身体困倦,精下肢沉重。进而出现各种皮肤病,最常见的就是湿疹、荨麻疹。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汗液是通过毛孔出来的,结果刚到毛孔,一吹空凋,就被激住了,湿热之邪只能停留在皮肤,肌肉之间,产生皮肤病。现代人的风湿病常见,为什么?因为夏天室外温度高,人体在外活动汗出,但又频繁进入有空调建筑或室内,汗液是通过毛孔出来的,结果刚到毛孔,一吹空凋,就被激住了,停留在皮肤,肌肉之间,再也难排出。天天在低温的空调房里“享受”凉爽,湿热加重,女性会带下量多,色白或黄、外阴瘙痒等。男性则易出现阴囊湿疹等。因此,气温高也别把空调温度开的太低,温度高令人不适的因素还是与自然界湿度高有关,把空调开到除湿档,让湿度降低,人就会觉舒适些。不要把居住、工作场所变成〝小冬天〞,再加上冰品、冷饮、冰啤酒等,制造出体内的人造反季节,各种鼻炎或者皮肤病,风湿病产生的环境就不存在,就不易患这些病。女性朋友就不易有带下、痛经等疾病。

4

甜食牛奶

也许是广告效应,现在女孩都把吃甜食当做一种幸福与快乐的表现,尤其是特殊日子里,平常减肥的,都打起甜食可缓解痛经的特效药,放开的吃。各种花样百出的甜品性质都是黏腻,不信?奶油蛋糕黏不黏腻?你看奶茶甜不甜腻?尤其是人造出来的甜味剂以及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油,都过度的甘甜,吃进去脾胃很难运化,何况还被冰冻,油腻加冰冷,甜食也是湿气来源的诱因,因为甜食属于肥甘厚味中的一种,包括牛奶。牛奶味为平,但性为寒湿,所以喝奶也要适度,有句话:牛妈妈产的奶是给牛宝宝喝的,这也说明人是不可多喝牛奶。中医把奶列入药典,故只能当药物,不能当食物。千万不可听信牛奶是全营养食物之神论。去了解下日本人,大量饮用牛奶后,过敏的人比比皆是,因人体消化不了牛奶中白蛋白质,堆积在体内。某些网红医生忙于鼓吹早餐不能喝粥,要喝牛奶。说牛奶营养好消化?真不知华夏五千年来人口世界第一是怎么来的?中医用甘淡渗利之物来补脾健脾,甘淡的食物才可以补脾健脾,比如五谷都是甘淡的,是补脾的所以是主食。常用于健脾的四神汤,四味药都是甘淡之品。人工造出来的甜腻食物只能伤脾,脾伤就生湿气。

5

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滋补药

各种技术发达,造就食物丰富了,物流发达,天南海北各式美味齐聚餐桌,加上营养学说的鼓吹,人们总以为要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补充各种营养。我们真的需要如此多营养吗?现在都是饮食过量,营养过剩,都是吃太多把脾胃吃坏的,脾升胃降功能衰弱,体内就易堆积各种人体不需要的营养,湿气就重,肥胖就找你来。尤其现在大鱼大肉餐餐不缺,大快朵颐,对身体不是好事。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其实不管是鱼还是肉,都是油腻的,只要是油腻的都会生湿。如此,痰湿内阻,身材胖了,寒湿化热,郁于上焦,火性炎上,脾气也变坏了...........。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多了就会产生湿气。湿气特征就是黏腻,中医对湿邪的形容:湿性重浊粘滞,如油入面。无法运化堆积身体里形成痰湿。想把湿气祛除真的很难。湿气性质黏腻,是浊物,饮食太多黏腻的就会助湿,加重身体的湿气。为什么现在人肝病特别多,这是因为肝脏,胰脏经常被我们累的半死,一种食物,我们很熟悉的,吃进去肝脏,胰脏不需拼命工作,一种食物,我们从来没吃过,或很少吃的,一进去肝脏、就开始总动员了,因为肝脏会视为有毒的,它是开始全力去解毒的,你总是如此操练肝脏,它就累的半死。只要观察那些喜欢吃遍天下美食的,尽是吃奇奇怪怪的东西的人,身体普遍都不好,身体堆积各种无法利用的浊物,就形成痰湿。当令的东西,我们吃它最安全,当地的东西我们吃的最有用。奉劝大家,可以尝尽天下美食,不可吃尽天下美食。乱吃补药,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一听补药,相信十个人有八、九个人都认为补药都是好的,吃进身体就是补益身体的。但是,补药只是对身体虚弱的人才有补益作用,补药基本都是滋腻的,本身就容易产生痰湿的就足,不需要补的人吃进去就是垃圾,就形成痰湿。

6

饮食不规律,早餐不吃,晚餐吃太饱

早餐不吃,中午凑合,晚上胡吃海塞,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脾胃升清降浊能力下降,水湿气易阻中焦。很快就成了大肚子,成了游泳圈,大肚子与游泳圈就是告诉你身体堆满痰湿。7-11点是脾胃工作时间,早上阳气最旺盛,脾胃运化能力最强,早餐一定要吃好,中午吃七、八分饱,晚上阳气最弱,脾胃运化也最弱,最适合清淡饮食,少吃点。不是体力劳动者,适合吃六、七分饱,留一定的空间,减轻脾胃运化负担。吃十分饱脾胃运化负担太过就易损伤脾胃。中医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饱易损伤脾胃,产生湿气,过饱易产生积食,积食久久不去,就会化湿化热。

7

容易生闷气

“百病始于气”好生闷气,中医叫做气郁体质。生闷气容易引发很多疾病,特别影响身体健康,怒伤肝,而肝为刚脏主疏泄,生气容易伤肝“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如果因为怒伤肝,则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脾主运化,即消化饮食、运输营养成分,脾伤则消化不畅。”人一生气,就感觉不想吃饭,或者吃了饭很不舒服,就是因为肝脾受损,进而影响到了消化能力。气可以推动水湿的运行,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湿停留。肝气郁结的人,身体的气容易停滞,气滞了水湿也难以运行。舒肝气食疗方佛手10g,木香3g,玫瑰花3g炙香附3g,炖鲈鱼{鲈鱼有补肝益肾之功}。可以补气养血,调畅气机,促进我们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可煎水代茶饮,将佛手10g,木香3g,炙香附3g,玫瑰花3g,开水泡半个小时即可饮用。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来调节苦味。容易生闷气,主要还是我们见识有限,思维境界太低容易思维打结,解决的方法,就是多读书,把思想和眼界提升,哪怕一点,看的边界也会不一样。我如同站在五楼的,看到的距离,绝不是站在一楼的人可以看到,理解的。日常中也不要和人争论,每个人站的高度不一同,无需为各自见解争论不休。

8

思虑太多

《黄帝内经》〝思伤脾〞。很多人的日常状态就是,各种不断的纠结、考虑,有什么........。和朋友相聚,纠结我这样穿着行吗?说这句话他们会取笑我吗?....在工作上,整日纠结一件事是应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要不要这样做?……。在家庭当中,也总是担心,买个生活用品,是买这个好,还是那个好?会不是假的?..........为此可以纠结几天,买回家了,又一直纠结耐用吗?更纠结某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孩子生病了,打针好呢?还是吃中药好呢?药苦孩子吃不下怎么办?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甚至还会很多人天天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打新冠疫苗?......等等各种的纠结、比较,充斥着自己的内心,各种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占满心藏神的位置,堵满了。想得越多,心神就浮越散乱,焦虑成为你心神的主题了。思则气结。思虑过久,气滞不行,便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问题,脾胃升降功能降低,水湿代谢失常,湿气随之找上门来。思虑伤脾,容易引发很多疾病,林黛玉不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吗?我最推荐的一个方法:走路。脾主四肢,走路是最好的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如果每天早晚能够各走上半个小时,比如上班路上以走路代替坐车、开车。走路益处多多,又不花钱。

9

滥用药物

滥用西药,消炎药、抗生素等,稍感冒就输液,滥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会产生湿气滥用消炎药与抗生素是中国国情之一。消炎药与抗生素滥用为什么会产生湿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消炎药与抗生素药性是寒凉的,输液时,冰冷的液体直接进入我们的血脉,需要身体的阳气来加温,人是恒温的,冷凉之物进入体内会降低体温,人体会调动阳气把冷凉之物加温,人体阳气如一桶煤气,用完了,人也就往生,所以中医很注重阳气保护。第二,抗生素与消炎药性味基本上都苦寒,苦寒败胃,苦寒之物不可久服,否则必伤害脾胃,脾胃即伤升降失常,湿气自然滋生。前几年,不是有一个老太太,自觉湿热重,上火,自已购买龙胆泻肝丸来败火,服用了一年多,演变成尿毒症,让中医背锅,躺着中枪。稍有中医常识的都知道:苦寒之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老太太未经医生诊断、处方,自已断症,上火,苦寒药一吃一年多。本就年老体虚,所谓上火,基本上也是虚火,正确治疗方式应该滋阴补肾潜降。而不是以苦寒败火,苦寒败火都是用于实火,中病即止,从无久服之理。私下乱吃药已是国人通病,奉劝诸位,不明医理,莫拿自已试药,以免产生副作用。新冠疫情,从网上或渠道看到的病例,初起都是舌苔白腻,病进后舌苔黄腻,奋战于一线的专家,处方都是清热化湿为主,可见凡是舌苔白腻之人应该是易感人群。真正要预防此疫,应该凡是舌苔厚腻之人,就应服健脾化湿之药。湿邪即化,病毒即无生存环境。截断病毒传变,这才是未病先防。舌苔白腻,为湿盛困脾。可苍术10g代茶饮,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五苓散,参苓白术散,平胃散,达原饮,都是湿盛困脾症常用方剂,不过需在医生辨症下使用才安全。1.文中观点,仅代表本人对医理的理解,请勿私下转载。2.文中所提药物,仅供学习用,勿私自服用。3.文中图片来源于网上,若有侵权,请告之,立即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7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