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耳聋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中药材山豆根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21-9-2
缺铜会引发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09/4253317.html
山豆根ShandougenSOPHORAETONKINENSISRADIXETRHIZOMA

  一、版中国药典: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内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约0.5g,加三氯甲烷10ml,浓氨试液0.2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豆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l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对照品溶液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9∶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氨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异丙醇-3%磷酸溶液(80∶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nm。理论板数按氧化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分别制成每1ml含苦参碱20μg,氧化苦参碱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30分钟,超声处理(功率W,频率40kHz)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0∶10∶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40℃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二、中药饮片   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同药材,含苦参碱(C15H24N2O)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0.60%o   (除根横切面外)同药材。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3~6g。

  置干燥处。

三、伪品及混淆品:

正品山豆根药材统货流通交易价格在-元每公斤,伪品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0几元。又加之一些名称相近的缘故,导致市场混用,最为常见的即是山豆根与北豆根(别称北山豆根)及苦豆根,但随着市场发展,山豆根又相继出现其它的伪品,如木蓝属(华东木蓝、苏木蓝、花木蓝、宜昌木蓝等)的木蓝根(别称木蓝豆根),百两金、滇豆根、胡枝子根、苦甘草、千斤拔等的根,而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北豆根和木蓝根。

下面先来了解山豆根的基本情况: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kinensis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百色、田阳、凌云、大新)、广东、江西、贵州等地。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治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而山豆根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的《开宝本草》,这也是大宋第一部官修药典,《开宝本草》曰:“味甘寒,无毒,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生于剑南山谷,蔓如豆。”由此可见,山豆根入药应为豆科植物,产地于成都一带,由于描述较少,考证较为模糊。而《本草图经》即详细记载山豆根药用基原及功效曰“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万州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石鼠,破取其肠胃曝干,解毒攻热,甚效。”由此可见,这里记载的山豆根为2个品种,以广南者为当下山豆根越南槐这个基原,也即是说至少在宋时山豆根即已用药完全成熟。随后在《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本草易读》、《本草择要纲目》等均有山豆根产地、基原记载,且较为详细,并且沈括还指出古籍中山豆根性味甘寒是记载有误,实应为味极苦,性寒,这与现代药典标准记载完全相符,并且功效基本一致。

那么山豆根药材或饮片外观是怎样呢?下面来看看山豆根饮片的真容及及特点概述。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饮片性状: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山豆根正品图正品细节1:表面棕色至棕褐色,皮部易与木部分离,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

正品细节2:直径0.7-1.5㎝,皮部浅棕色,木部浅黄色,可见环状形成层,无髓。有豆腥气,味极苦。

正品细节3:木部导管不明显,放大可见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隐约可见木射线辐射状排列。略粉性。

上文提到的市场上常见的伪品为北豆根和木蓝根及苦豆根,与山豆根性状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来看一下北豆根与木蓝根及苦豆根药材或饮片性状简介,然后整合对比三者之间的差异。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rt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髄。气微,味苦。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淡黄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纤维性,中心有髄,白色。

北豆根细节1: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气微,味苦。

北豆根细节2:直径0.3~0.8cm,切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松泡。

北豆根细节3:木部分裂成束,常8-15束,偶有更多,辐射状排列,如车轮状。中心有白色髓。

木蓝根:为木蓝属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呈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3-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质坚实,难折断,略显纤维性,切面皮部较薄,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黄色木部与浅黄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气微,味微苦。饮片性状:不规则圆形厚片,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栓皮易剥落,切面皮部较薄,断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黄色木部与浅黄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

木兰根细节1:有的栓皮呈鳞片状剥落,数轮环纹隐约可见。气微弱,味微苦。

▲木蓝山豆根,又名土山豆根

(华东木蓝IndigoferafortuneiCraib的根)

木兰根细节2:质地坚硬、密实。整体显明亮浅黄色。

▲木蓝山豆根,又名土山豆根

(华东木蓝IndigoferafortuneiCraib的根)

木兰根细节3:黄色木部与黄白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导管较规则地排列成数个环状纹。

▲木蓝山豆根,又名土山豆根

(华东木蓝IndigoferafortuneiCraib的根)

苦豆根:苦豆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的根。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清肠燥湿,镇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

苦豆根细节1: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处呈浅棕黄色。皮部薄,木部黄色。

苦豆根细节2:隐约可见密布细小的导管孔,干柴性。微有豆腥气,味苦。

苦豆根细节3:木部有明显裂隙,呈放射状纹理,皮部及栓皮易分层,髓细小,黄白色。

根据以上性状或饮片整理发现,在描述中有一些特别明显的鉴别特点往往被忽略,总结如下:

山豆根:断面边缘月饼状纵皱纹,放射状纹理,皮部约为木部半径至半径的1/2。

北豆根:木部放射状,呈蜂窝状,有髓。

木蓝根:断面有明显多个同心环纹。

苦豆根:干柴性,木部有明显裂隙,呈放射状纹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