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是我爸/妈,这几年听力越来越差。我们正常讲话他听不到,拍门、打电话也总听不到,大声点说话又嫌我们太吵,都产生家庭矛盾了,希望医生能帮帮我们......”在门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周枫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事实上,长者们觉得正常的“人老耳聋”危害不仅仅是“听不到”困扰本人,还会对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周枫指出,老年性耳聋还会带来异常情绪与生活不适感增加、大脑认知功能减退等影响,而及早干预有效率在80%以上。
隐藏在老年性聋背后的,还有更多危害
老年性聋是指由年龄的增长而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这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我国60岁及以上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耳聋引起,周枫指出,目前老年性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常表现为听力下降及耳鸣和心理情绪的改变。早期的听力下降有时表现不明显,患者常常主诉“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或者日常交流声音大、看电视声音较其他人大等,这些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进一步下降则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甚至高频的听力下降会伴有持续性高调的耳鸣。
也因此,有些患者会产生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但这些仅仅是比较直观的症状,还有更多“隐藏其后”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部分老年人交谈时会发现,他们时常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懂意思,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下,正常的言语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周枫表示,人们对言语理解需要的不仅仅是感知,还需要涉及大脑相关皮质区域复杂的功能,所以老年性聋患者听话费力是因为他们对快速的语言处理能力下降;听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是因为他们可能存在短期记忆障碍等问题。
周枫指出,早期老年性聋患者可能会比同龄听力正常者表现出更差的认知能力,如思维活动变慢、知觉想象能力匮乏、空间觉察能力欠缺等。“与正常听力的老年人相比,有30%~40%患有老年性聋的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加快。”她表示,研究表明认知障碍程度与个体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老年性聋可大大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长者还会分辨不清声音的来源,行穿马路时容易发生危险。“这是因为水平声源定位需要依靠声音到达双耳产生的时间差和强度差来进行判定,听敏度降低和时间处理能力减弱会让这一精细功能产生障碍。”周枫表示,听力下降还会导致长者与家人及朋友沟通时,需要大声说话或重复言语,这样会增加双方的交流疲惫感,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长者的人际交往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长者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的错觉;听力障碍还会造成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降低长者的生活质量。“长此以往,会增加长者的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周枫强调,而这种种影响,最后还是由家庭“买单”。
及时就医验配助听器是第一选择
老年性聋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还未出现根治耳聋的特效药物,因此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尽可能减少由老年性聋引发的听觉、认知、心理等问题。
“家庭成员更需要关爱老年人,给与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周枫提醒,首先要说服长者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老年性耳聋虽普遍,但具有高度可干预性,若及时就医和规范干预,有效率在80%以上。
对于长者而言,则要调整好心态,戒烟酒,戒高油/高脂食物,避免噪声。“如果家有长者耳聋,医院就医,专人验配助听器,是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第一选择。”周枫指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人工耳蜗植入术也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作者简介
周枫
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兼职教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擅长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断及治疗。近年来从事遗传性耳聋基因分子诊断及研究工作,开展了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筛查了高危人群的耳聋基因余例。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多次荣获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成果奖和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获省、市科研成果各一项(均为第三作者)。年立项第五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爱要让你听到”——广州市聋儿家庭耳聋基因筛查及婚育指导》年主持《玫瑰公益?佳音-广州市聋儿家庭婚育指导及耳聋基因筛查》立项玫瑰公益?第二届广州市妇女儿童公益创投资助项目。荣获年度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年被聘为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全天、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专家推介
王海涛
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听力学组副组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听觉与前庭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ofOtology》编委;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硕士,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赴香港理工大学、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深造,获第五届“羊城好医生”称号。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致力于耳科、听力学科、眩晕科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人工蜗植入、耳显微外科手术和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治工作。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日上午
焦粤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患和谐调解委员会外聘专家;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外聘专家。对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诊治各种耳科疾病,包括各种中耳炎、耳聋、耳鸣、眩晕侧颅底肿瘤等,及临床听力学、眩晕诊治与平衡康复。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张群慧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职副教授耳科副主任
广州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硕士。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HOUSE耳研所访问学者。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近20年,在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类疾病诊治的基础上,长期致力于耳神经内、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耳神经和耳显微外科手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邵美君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职副教授听力学科副主任
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耳鸣眩晕研究组成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一届耳鸣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听觉与前庭障碍分会委员。
主持并参研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各医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专门进修学习听力眩晕相关疾病的诊疗,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类疾病,尤其对听力眩晕科疾病有深入研究。擅长:耳鸣、耳聋、眩晕、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熟练掌握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操作。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周六下午
医院
文:周枫编辑:郭晶廖温勃责任编辑:洪霞投稿邮箱:tougao12h
s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