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诊医生:谢海波
医案整理:郭洁浩
谢老师的门诊间,没有哪次不是“水泄不通”的。诊室外是每周赶来排队看病的病友,诊室里的学生将老师围个“圆弧”。
这不,一个形瘦,面黄色黯的患者走进了诊室。这个患者很明显的气色不好。到底是什么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年2月6日首诊
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娭毑,因“耳鸣1月余”前来就诊。患者1月前发现脑中嗡嗡作响,伴耳鸣、听力减退,脑响耳鸣发作时自测血压+/40-50mmHg,未作特殊处理,症状时轻时重。
现在症:脸肿,头鸣耳鸣,左耳听力明显减退,稍有咳嗽,干咳无痰,纳可,夜寐差,难以入睡,大便不成型,小便可。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舌底瘀斑,脉弱。
、
·疗效反馈·
年3月6日复诊:
服药后脑响耳鸣已愈大半,听力较前明显恢复,仍偶有耳鸣,血压控制在+/50-70mmHg,睡眠较前改善,咳嗽消失,纳可,大便较前成型。
舌脉:同前。
处方:前方继服,以资巩固。
医案解说
耳鸣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很多时候人们都将耳鸣和肾虚对等起来,以为出现耳鸣就是肾的问题。其实在中医学理论中,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在调治时也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脑响耳鸣之因各不相同,无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责之年高体弱,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或久病劳倦、饮食衰少,气血生化乏源,头目失养所致。实者,或因跌扑外伤,损伤脑络;或肝气郁结,气火上冲;或痰浊上蒙,清窍不利……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肝胆乃凤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木,以至目昏耳鸣,震眩不定。
该患者年已七旬,体型瘦弱,年高体虚,后天脾胃之本已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皆可发为脑响耳鸣。气血不足,头目失养,则患者表现为睡眠不佳;中气不足,脾气不升,“清气在下则生飱泻”,故患者大便不成型。舌淡、苔白,脉弱皆为气血虚弱之像,舌底络脉瘀斑说明夹有瘀像。
故一诊紧握患者中气不足的大方向,以益气聪明汤做方底,以健脾升清,聪而明目;加远志,菖蒲加强开脑、耳二窍的作用,且可辅助酸枣仁、首乌藤安神助眠;首乌藤兼有活血化瘀作用,兼顾患者的舌底瘀斑之象。中气不足,阴火易生,加桂枝以引火归源。
二诊患者脑响耳鸣已愈大半,听力较前明显恢复,舒张压也上升20mmHg,大便睡眠也较前明显改善,说明药已中第,遂只需守方续服。
“益气聪明汤”由李东垣所创,载于《东垣试效方》:“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该方临床医生喜用,是治疗耳、目疾患的专方,但不要忽略李东垣是站在内伤脾胃的角度应用的。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关系到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临证时,医者不论处方何药,都应该注重患者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不能图疾病的速愈人为的损伤病家脾胃,否则对病家来说遗患无穷。正如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