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听力下降的病症。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的症状;耳聋则是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其轻者,听而不真,称为“重听”,重者不闻外声,称为“全聋”。临床上,耳鸣、耳聋二症,关系甚为密切,既可单独出现、先后发生,亦常同时并见。二者的症状表现虽有不同,但病因病机却基本一致,两者不可绝对划分,故本处合并论述。
有关耳鸣、耳聋的记载,《灵枢·口问·决气·海论》篇说:“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精脱者耳聋”,“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诸病源侯论·耳病诸候》则认为耳鸣耳聋虽有内伤,外感之别,但无不与肾虚有关。如说:“肾气通于耳,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又说:“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鸣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同时还指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病变皆可发生耳鸣耳聋,因脏腑经络均有络于耳者。《济生方·耳论治》指出,疲劳过度、精气内虚,风寒暑湿之邪乘虚而入,以及七情郁结均可产生耳鸣耳聋。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分泌性中耳炎、各型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各种感音神经性聋及中耳或内耳新生物等病症。
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概括地说多由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久则化火生风,或暴怒伤肝,肝阳亢盛,而化风、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被蒙所致。亦有形体素胖或多痰多湿之体,或平素嗜食肥甘,痰湿内蕴,蕴而化热,上阻清窍而为,也可由素体衰弱,或病后精血衰少,或房劳不节耗伤肾精而成,耳为肾之外窍,为十二经宗脉所灌注,内通于脑;肾藏精而主骨髓,脑为髓海,肾精充沛,脑髓得养,则听力正常;如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而听力失聪,发为耳鸣耳聋。若劳累过度,或病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可导致耳鸣、耳聋。此外,如外邪侵袭少阳,循经上犯;突闻巨声和暴震等亦可引起耳聋。
现代医学将耳鸣大致分为颤动性耳鸣和非颤动性耳鸣两类。颤动性耳鸣,是有真正的颤动声源存在的耳鸣。非颤动性耳鸣,是由耳蜗神经受到病理刺激所引起,并非颤动声源所致,其原因如外耳道耵聍或异物阻塞,中耳急慢性炎症,内耳迷路损伤,药物中毒,听神经瘤,听神经炎,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均可发生耳鸣。耳聋则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凡由于各种耳病所引起的,多属传导性耳聋,凡由听觉感应器病变所致者,均属感应性耳聋,其原因为内耳疾病、畸形,以及迷路炎症、药物中毒、损伤、肿瘤、动脉硬化等,均能导致耳聋。
1.外感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双耳鸣响如蝉噪,耳中发胀,鸣声不绝,伴有寒热,头痛,有时闭塞如聋;胸脘痞闷,痰多,二便不爽,舌苔腻,脉滑数。
(2)灸疗原则:清热祛风,利窍复聪。主要取手足少阳、手阳明经穴。
(3)灸疗处方:合谷、外关、听宫、足临泣。
(4)随症加穴:①鸣声不绝者,加听会;②寒热头痛者,加风池、大椎、金门;③痰多者,加丰隆。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蒜灸:上方每穴施艾3壮,艾炷如半枣核大,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②针上加灸:先用毫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然后于针尾上点燃黄豆大艾炷灸之,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6)方义说明:本方有清热祛风、利窍复聪的作用。由于外感风热之邪,壅遏清窍所致,故取外关、合谷,以宣散少阳,阳明之风热。《杂病穴法歌》说;“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玉龙歌》说:“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如神。”取听宫、足临泣以疏导手太阳,足少阳之经气,而起祛风、利窍、复聪之效。
2.风火上扰型
(1)症状表现:卒然耳鸣、头晕,头痛眩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耳鸣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灸疗原则:清肝泄热,熄风通窍。主要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3)灸疗处方:中渚、翳风、听会、侠溪、太冲。
(4)随症加穴:①耳鸣不绝者,加听宫、阳池;②烦躁易怒者,加大陵、肝俞;③肝胆火旺者,加丘墟、行间。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2次,7~8日为1疗程或病愈为止。
②艾炷隔姜灸:上方每穴灸5~7壮,耳部周围输穴用小艾炷,如黄豆或麦粒大。其余输穴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③艾炷隔苍术灸:用小刀将苍术削成圆锥形,底面用针刺数小孔;然后塞进外耳道,将艾炷置于苍术上点燃施灸。每次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孕妇不宜使用。
(6)方义说明:本方有清肝泄热、熄风通窍的作用。由于足少阳经脉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于胆,肝胆之火循经上壅于耳,则见耳鸣耳聋,故取翳风,听会、中渚以疏通手足少阳经之经气,而宣泄耳中郁热,通窍启闭,使耳复聪;取侠溪、太冲以清熄肝胆之风火。诸穴合用,共奏清肝泄热,熄风通窍之功,则耳鸣耳聋之疾自可向愈。
3.肾气亏虚型
(1)症状表现: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兼有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甚则肢软腰冷,阳痿早泄,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2)灸疗原则:补肾益气,培元复聪。主要取足少阳、任脉、足太阳经穴。
(3)灸疗处方:肾俞、关元、翳风、耳门。
(4)随症加穴:①肾虚耳鸣者,加涌泉、太溪;②腰酸,遗精者,加精宫、命门;③伴有带下者,加带脉,三阴交、足三里。④血虚头昏耳鸣者,加听会、膈俞、三阴交。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针对耳门穴采用温和灸,灸治5~1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可常年治疗。
②艾条回旋灸:针对肾俞穴采用回旋灸,灸治8~1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可常年治疗。
③艾炷无瘢痕灸:按上方每穴灸3~5壮,艾炷如半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④艾炷隔苍术灸,用小刀将苍术削成圆锥形,底面用针刺数小孔;然后塞进外耳道,将艾炷置于苍术上点燃施灸。每次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孕妇不宜使用。
(6)方义说明:本方有补肾益气,培元复聪的作用。由于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致耳鸣耳聋,故取肾俞,关元以补肾益气,培补元气而固其本;复取手少阳经之翳风,耳门,以激经气调和气血,而治其标。如此标本兼顾,肾元充盛,则耳鸣耳聋之疾,自可痊愈。
大医堂艾灸培训开课公告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分享到朋友圈,传播艾的火种......
点击标题下“灸道堂” 点击右上角,转发朋友圈分享本页内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谨防假冒
查阅:灸道堂正品艾条官方授权专卖店!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