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耳聋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南溪家长注意千万不要给宝宝吃这几种退烧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18-3-2

秋天天气多变,宝宝容易生病,很多麻麻都会囤点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但药这种东西,吃对了才算药,吃不对就是毒。近日,网上一段名叫《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的视频看哭了无数麻麻,片中的小浠诺正因发烧后用药不当,渐渐失去听力。

这也告诉各位麻麻,千万不能随便给宝宝用药!那婴幼儿用药误区有哪些?哪些药绝不能给宝宝吃?赶紧跟主播来看看!

十个妈九个错!给娃用药避开6误区

宝宝各脏器都尚未发育成熟,体质有别于成人,生病了不能乱吃药,麻麻最好遵医嘱给宝宝用药,同时,还要避开6大用药误区:

误区1:熟人推荐药物不会错

在宝宝生病时,一些缺乏经验的麻麻喜欢向其他麻麻询问治疗方法,甚至使用别人推荐的药品。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生病情况是不一样的,病因也不一定相同,正确做法是按医生指导用药。

误区2: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国内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有的麻麻在选购药品时专门购买进口药品,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进口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监管力度没国产药品大,质量难保证;二是进口药物说明书多为英文,麻麻们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药品的用途和用法。

误区3:中药无毒无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而言,西药会标出不良反应及禁忌事项,但中药却不标明。所以,麻麻千万不要以为中药无毒,随意给宝宝吃。

误区4:中西药混吃效果好

给宝宝吃西药,发现效果不好,有的麻麻就会带宝宝去看中医,给宝宝服用中药,甚至把中西药混在一起给宝宝吃,其实,这种做法不当,宝宝肾脏功能还不健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肝脏可能会受损。

误区5:给宝宝用成人药

有的麻麻由于缺乏经验,在用药时会给宝宝服用成人药。虽然麻麻会把药量减少,但成人药是不适合宝宝的。麻麻最好购买婴幼儿专用药给宝宝吃,以免用错药。

误区6:用药物预防疾病

为预防宝宝感冒,有的麻麻会给宝宝喝板蓝根,但这种做法也是不当的,因为板蓝根并不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麻麻千万别乱给宝宝喝。

麻麻Stop!这5类药宝宝真不能吃

宝宝吃错药的危害各位麻麻都懂,因此千万别掉以轻心,先明确哪些药不能给宝宝吃才是最要紧的。那哪些药不能给宝宝吃呢?麻麻要牢记以下5类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

宝宝感冒了,有的麻麻会给宝宝服用抗生素,这是不对的。抗生素可不能乱吃,因为一旦吃多了,病菌会产生耐药性,由此导致疾病会越来越难治。

2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虽然能快速治愈皮炎等疾病,但不能给宝宝用,因为药物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麻麻一定要牢记,不要购买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

3解热镇痛类药物

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也是不适宜宝宝的,因为有可能引起贫血和紫癜等症,麻麻最好别乱给宝宝吃。

4止泻类药物

宝宝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麻麻千万别用易蒙停、药用炭等止泻药,因为这些药2岁以下宝宝禁用,2岁以上宝宝慎用,不然药物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发育,或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5驱虫类药物

驱虫药有很多种,如果肠虫清、抗虫灵、驱蛔灵等,虽对多种寄生虫有效,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果宝宝服用,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麻麻不能随便给宝宝服用。

宝宝常见疾病用药技巧get√

日常生活中,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是宝宝常出现的病症,这些常见病更要谨慎用药,以免用错药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以下是宝宝常见病症的用药技巧,麻麻速mark:

1、感冒

宝宝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喉咙痛、咳嗽、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对症治疗是最快的治疗方法。如果轻微感冒,鼻塞流涕,可用小儿感冒颗粒、珠珀猴枣散、保婴丹等药物治疗。

2、发烧

感冒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一般,3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用药治疗,直接用物理降温法退热。如果宝宝3个月以上,体温超过38.5℃,可用单一成分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3、咳嗽

咳嗽会影响宝宝睡眠、玩耍,如果宝宝出现这一症状,麻麻可根据情况让宝宝喝小儿止咳糖浆或清肺化痰颗粒。另外,服用药物期间,多让宝宝喝温水,以缓解喉咙干燥等不适。

4、腹泻

宝宝秋季易感染轮状病毒,出现急性腹泻症状,此时,麻麻除了要注意预防宝宝脱水外,还要根据医生指导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剂治疗。服用前,最好每袋(3克)加50ml水,这样药物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注意不能让宝宝空腹服用,服用后也不要马上进食。

嫌喂药难?8个“毁娃招”请慎重!

关于给孩子吃药这件事,今天就给大家科普科普。

误区一:把药掰开/碾碎吃

牛妈托孩子姥姥去买退烧药备用,写了个纸条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结果姥姥买回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片。我拿着去药店换,导购说:“这也是对乙酰氨基酚啊,孩子咽不下去的话,你给她掰开碾碎了吃不就行了!”

让我们看看掰开碾碎吃的后果。

剂量不精准:掰开?掰多少?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怎么做到精准?吃药不是吃饭,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举个极端的例子:砒霜少一点治病,多一点丧命!

影响药效: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表面上包了一层特殊的膜,保护它在胃酸环境中不被破坏,从而到达肠道后再开始溶解生效。如果破坏了药片结构,药片在胃里就会被溶解,既影响药效,又刺激了胃粘膜。

造成中毒或严重不良反应:缓释药、控释药,存在固有的“骨架”,以慢慢释放成分,从而起到长效作用。擅自掰开或碾碎,“药品骨架”遭破坏,有可能一天逐量释放的成分在瞬间释放,造成中毒或者严重的不良反应!

误区二:一日三次=早中晚饭时吃

一日三次是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定的,有严格的实验依据,只有按时服用才能保证体内的血药浓度稳定,治疗效果好。

有些人喜欢把吃药时间都集中在白天,一日三次就随着早中晚饭服用。这样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太高,给身体带来危险,晚上血药浓度过低,起不到治疗效果。

一日三次是指8小时服用一次,同理,一日两次是指12小时服用一次,一日一次是指24小时服用一次。

误区三:躺着服药

不只是拍照要摆pose哦!服药也是讲究姿势的!躺着吃药的时候,如果送药的水量不够,药容易粘在食道壁上。这样影响了药效,还刺激了食道。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最好是站姿服药。

除非是一些特定药需要采取卧姿,比如硝酸甘油会降低血压,服用的如果是站姿,可能会因为低血压而头晕或昏倒,这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啦。

误区四:仰头猛咽

小牛牛吃不下药,奶奶传授秘诀:“把药放嘴里,喝一大口水,猛地一仰头,药就下去啦!”嘟嘟照做后没想到一下子呛到了,剧烈咳嗽,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好。

很多人都习惯吃药时仰头猛咽,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很容易呛水,而且对于胶囊类的药,一仰头很容易噎到自己。是不是找到自己这么多年被胶囊噎到的原因啦?

吃药时应该动作缓慢,服用片剂时微微仰头,而服用胶囊这种比较轻的药,微微低头则更容易吞咽。

误区五: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有的宝宝不喜欢止咳糖浆的味道,家长就用水稀释或者给宝宝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喝水会降低止咳糖浆在咽部黏膜表面上的浓度,从而影响药效。而且会稀释胃液,减弱胃肠道对糖浆的吸收。所以喝完糖浆不要立即喝水哦!

误区六:干吞药片

小时候院子里有个男孩耍帅,给大家表演干吞药片,惹得平时吞药困难的小伙伴们一片欢呼。长大后才意识到那臭小子当年的做法有多么危险。

干吞药片时,药片得不到充分吸收,影响药效。而且药片很容易粘在食管壁上,对食管黏膜造成刺激,另外还容易引发呕吐。

所以除了咀嚼片,其他药片吞咽时一定要用水服哦!

误区七:果汁服药

果汁里的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使药物提前分解,损伤胃粘膜,降低药效。

误区八:强行灌药

孩子吃药不配合时,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招。有的是把孩子鼻子捏住强行灌药,有的是用筷子把嘴强制撬开,有的则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倒入口中。总之斗智斗勇,孩子家长都一身汗。

但这种强行灌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很容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造成窒息危险。

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安全温和的方法来喂药。

南溪号首支自拍视频《青春正出发》MV

赞赏

长按







































白颠疯图
白癜风会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2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