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孩耳聋 >> 耳聋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天麻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小孩耳聋 时间:2017-8-9

作者:汤凌浩,吕梅,洪岭

突发性耳聋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伴有耳鸣和眩晕。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不明,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年6月~年10月,我们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天麻素治疗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突发性耳聋患者63例,男30例,女33例。均为单侧发病,头、内听道CT及声导抗均正常。所有病例符合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均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其他疾病。将63例突聋的患者随机分成天麻素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mg静滴,1次/d;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30ml,1次/d。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听力并与治疗前比较。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以下。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天麻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力提高分别为(31.35±16.45)dB和(20.38±14.41)dB,两组比较,P0.05。天麻素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5例;对照组分别为7、5、7、11例。天麻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

讨论

突聋的确切病因不完全肯定,无论是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最终都是导致内耳的螺旋神经节、耳蜗内神经元及听毛细胞的供血障碍,神经萎缩、变性,引起感音功能减退。内耳的主要血供来自迷路动脉,是单一的末梢动脉,无侧支循环,血管痉挛、阻塞、病毒感染等因素作用下容易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最近研究证明突聋与氧自由基关系密切,氧自由基具有强的细胞毒性作用。正常情况下,氧自由基在体内被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清除,但突聋患者氧化功能下降,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增多,加重了内耳毛细胞的损害。天麻素为神经系统用药,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瘫痛、镇痛,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功能。本身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经分解生成天麻甙元,天麻甙元具有脂溶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而发挥作用。其治疗突聋的机理:①降低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提高脑血管顺应性,增加脑血流量,特别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而增加内耳的血供。②天麻甙元是y-氨基丁酸受体的高亲和性配体,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稳定神经细胞膜,阻止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对神经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③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活性,提高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天麻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来源:山东医药,年第47卷第18期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dedaogou.net/elzmzl/166.html